本文转自:中国科协随着社交媒体的深入发展|上海科技节|让大众“浅尝辄止”,胜于让大家“望而却步”——上海科技传播大会·科普红人大会侧记

本文转自:中国科协
本文转自:中国科协随着社交媒体的深入发展|上海科技节|让大众“浅尝辄止”,胜于让大家“望而却步”——上海科技传播大会·科普红人大会侧记
文章图片
随着社交媒体的深入发展 , 数字化已经成为科学传播的最主要形式 , 微信公众号、哔哩哔哩、喜马拉雅等新媒体为知识分享类博主搭建了越来越大的平台 , “科普网红”是当下科学传播的一支主力军 。
作为2022上海科技节的一项重要活动 , 首届上海科技传播大会·科普红人大会前天下午在北外滩“世界会客厅”举行 。
本文转自:中国科协随着社交媒体的深入发展|上海科技节|让大众“浅尝辄止”,胜于让大家“望而却步”——上海科技传播大会·科普红人大会侧记
文章图片
有“不刷题的吴姥姥”之称的同济大学物理学教授吴於人 , 北京化工大学科普实验中心主任、英国皇家化学会中国分会主席戴伟 , 新媒体“混知”系列公众号创始人、漫画家陈磊 , 清华大学化工系博士研究生、科普ID“毕导THU”的创作者毕啸天 , 中科院脑智卓越中心博士、科普ID“芳斯塔芙”的创作者唐骋 , 科普ID“吟游诗人基德”的创作者补艾松等科普大V集聚主题为“重置想象 , 勾连我们的科学时代”的新媒体专场——科普红人大会 , 就各自对科技传播的理解以及网络科技传播在连接公众与科学、展示创新图景、表达真实声音、增进共同理解等方面可以发挥的作用和需要克服的难点进行了探讨 。
好科普能够与受众共情
本文转自:中国科协随着社交媒体的深入发展|上海科技节|让大众“浅尝辄止”,胜于让大家“望而却步”——上海科技传播大会·科普红人大会侧记】并适可而止
在题为“科普的品质”的报告中 , 陈磊强调 , 只有尊重读者的认知习惯和知识结构 , 才能真正把知识传授给读者 。 他心目中科普的两个重要品质分别是共情能力和适可而止 。 前者主要指科普要以解决受众的“痛点”为目标;“适可而止”则基于科普的目的是让大众对科学有多一点点的了解 , 而不是立竿见影培养出科学家 。 因此 , 陈磊认为科普作品不必求深求全 。 以“新冠病毒变异快”这个知识点的科普为例 , “混知”通过漫画告诉读者:基因有DNA和RNA两种 , 所以病毒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 DNA由两条链组成 , 所以DNA病毒的结构好比一个单位有两个负责人 , 他们互相牵制 , 单位结构比较稳定;而RNA只有一条链 , RNA病毒的结构由一个“负责人”就可以决定 , 这个人心思很活络 , 因而RNA病毒就很容易发生变异 。
本文转自:中国科协随着社交媒体的深入发展|上海科技节|让大众“浅尝辄止”,胜于让大家“望而却步”——上海科技传播大会·科普红人大会侧记
文章图片
新媒体“混知”系列公众号创始人陈磊“这个知识点的科普到此结束 , 不再深入更复杂的科学原理 , 这就是适可而止 。 ”陈磊坦言 , “混知”曾被不少人质疑:高深的科学知识用这么浅白的语言讲解 , 合适吗?就此 , 他在自己的PAD上随手画了一幅画来打比方:一个最红、最大、最好吃的苹果长在只有极少数精英才有办法够得到的10米高大树上 , 普通人可能一辈子都没有机会尝到这个苹果的味道 。 科普工作者的工作就是把这棵树修剪、改造成两米左右高的苹果树 , 让更多人能够吃到树上的苹果——虽然未必是最大、最红、最好吃的 。 从中 , 陈磊道出自己对科普的理解:“科普不只是精英的专利 , 让大众浅尝辄止 , 总比让大家都望而却步好 。 ”
本文转自:中国科协随着社交媒体的深入发展|上海科技节|让大众“浅尝辄止”,胜于让大家“望而却步”——上海科技传播大会·科普红人大会侧记
文章图片
科普ID“毕导THU”的创作者毕啸天
对此 , 毕啸天也有类似的体会 。 他也认为好的科普作品需要与受众相关 , 从满足受众好奇心的问题出发 , 引出背后的科学知识;需要有娱乐价值;应该是简化、生动、面向科学背景较少的观众的 。 这要求科普工作者从普通人的视角出发 , 把复杂的理论讲成受众能够接受的浅显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