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机|从“04机”到5G网络 他奔跑在通信创新的路上( 二 )


季新生和他的团队成员始终把创新作为第一要务 , 将其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中 , 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精神 。
在攻关某项目时 , 团队成员提出 , 传统研发路线对通信网络体系结构的认识很“僵化”:交换机下面只能接基站控制器 , 基站控制器下面必须接基站 , 交换机和交换机则永远“不见面”……
【04机|从“04机”到5G网络 他奔跑在通信创新的路上】在所有的科技创新中 , 体系结构的创新是最根本的创新 。 能否在最本质的地方开辟新路 , 从源头上走出一条捷径?
“完全可以!”季新生斩钉截铁地说 。 不久后 , 他和团队在世界上率先提出了“基于全IP的分布式移动通信”设计思路 。
众所周知 , 互联网是基于IP族协议网络 , 所谓“基于全IP的分布式移动通信”设计思路 , 就是把电信网看做一个计算机网:基站是服务器 , 是一台计算机;基站控制器也是一台服务器 , 也是计算机;所有接入这个网络的设备都可以是一台计算机 , 通过IP网连接起来 。
为了做好全IP架构的移动3G项目 , 2001年 , 季新生克服了重重困难 , 带着团队“集体消失” , 投入到封闭式科研工作中 。 那段日子 , 他们“南征北战”、风餐露宿 , 搬机架、拉线缆、架设备……所有任务都是由团队技术人员手拉肩扛完成的 。
2003年 , 在国际最大规模的3G技术实验中 , 作为当时世界上唯一的全IP移动通信系统 , 季新生团队研制的产品在与美国、韩国等国的顶尖公司产品的对比中 , 各项性能指标均排名靠前 , 大容量呼叫等核心指标排名第1 。 在移动通信领域运用全IP技术方面 , 他们一度领先国外其他厂商5年左右 。
处处为年轻人搭舞台
“科学家最大的悲哀是后继无人、事业断线 。 ”一直以来 , 这句被历史反复验证了的至理名言“刻”在季新生的心底 。
“科技发展是一场接力赛 , 要靠一代代人的努力 。 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 只有多给年轻人创造机会 , 才能让科技的大树硕果满枝 。 ”他说 。
在今年6月的师生聚会上 , 季新生半开玩笑地说:“我已经53岁了 , 以后就不能说自己是青年专家了 , 要转战新的战线喽!”
季新生深知 , 要想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 就必须建立一支不断进取的科研团队 。 他特别善于给团队的年轻人压担子 , 处处为年轻人搭舞台 , 创造一切机会 , 要求他们要具备“自编”“自导”“自演”的本领和能力 。
在季新生的团队里 , 不搞论资排辈那一套 , 不以学历论高下 , 也不拿职称高低分三六九等 , 只以科学精神、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和工程技术成就论英雄 。 季新生延续了邬江兴的做法 , 提倡“得理不让人” , “头脑风暴”一旦搞起 , 大家会吵得一塌糊涂 。
“学术争鸣不仅能碰撞出思想火花 , 也能训练思维的敏捷性 , 相互间的激烈交锋往往能为解决疑难问题打开新思路 。 ”季新生如是说 。
如今 , 说起自己的团队 , 季新生由衷地感到自豪 。 这里既有和自己一起并肩作战的同事 , 也有自己一手培养起来的新生力量 。 他们是自己思想最迅速的执行者 , 又是自己灵感的激发者 。 在他的带领下 , 这支队伍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 。 现在 , 许多团队成员已经能够独当一面 , 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 。
采访人员想请季新生多谈谈自己 , 但他却总是把话题转到了工作上 , 滔滔不绝地介绍起自己的研究计划 。 采访人员没有打断他 , 因为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 , 他的目光应投向未来……◎刘 强  采访人员 张 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