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阿迪达斯败退中国市场( 三 )


转移生产工厂在疫情期间带来的一系列蝴蝶效应 , 让阿迪达斯难以预计 。 而反观去年在中国仍能逆势上涨的几个海外运动品牌 , 无不加码了本土化经营 。
【深度】阿迪达斯败退中国市场
文章图片
斯凯奇在江苏太仓的物流中心
以美国运动品牌斯凯奇为例 , 斯凯奇在2021年交出了同比增长24% , 营收228亿元的成绩单 。
今年8月 , 斯凯奇中国物流中心一期项目在江苏太仓正式 , 同时二期项目也完成奠基 。 据悉 , 一二期总投资将超过30亿元人民币 。
斯凯奇目前在华销售的85%的产品都在中国生产 , 在各品牌纷纷为供应链短缺、产品无法运输而头疼时 , 斯凯奇的最新产品已经早早地在各大门店上架 , 来到消费者的面前 。
同样表现不俗的还有加拿大品牌lululemon 。 近两年在华门店数量激增的lululemon有着自己的“门店哲学” 。
lululemon品牌高级副总裁CelesteBurgoyne在一次采访中表示:“我们的店铺不仅仅是卖东西的 。 ”
和阿迪达斯有所不同 , lululemon在华门店都是品牌直营 , 不加盟 。 除了卖东西 , lululemon的门店会定期邀请国内的瑜伽KOL举办瑜伽课 , 稳固门店所在地的瑜伽社群 , 和目标人群保持着良好的联系 。
尽管没有铺天盖地的广告 , 每一年用于市场营销的费用只占总支出的2% , 但lululemon依旧通过消费者的口耳相传赢得了口碑 , 其“社群营销”的模式也成为了运动品牌近年来的营销创新亮点 。
【深度】阿迪达斯败退中国市场
文章图片
lululemon门店(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022年6月13日 , 美股收盘 , lululemon市值突破500亿美元 , 而阿迪达斯当日市值仅为338.14亿美元 , 运动品牌全球第二的位置已然失守 。
线下卖不出去 , 阿迪达斯开始加速电商DTC渠道的开拓 。 二季度财报显示 , 阿迪达斯的DTC业务是少有的逆势增长的板块 , 该季度来自电商的收入占比达20% 。
不过 , 在电商战场全球领先的中国市场 , 阿迪达斯在与国产品牌的正面对决中也不占优势 。
最近的一次电商大促是5月下旬开启预售的618大促 。 据魔镜市场的情报数据 , 阿迪达斯的预售罕见地输给了国产品牌安踏 , 首日预售额仅1.4亿元 。 最终的618战报中 , 耐克力压阿迪达斯排名运动品牌榜首 , 但TOP5的剩下三席分别被FILA、李宁和安踏占据 。
值得一提的是 , 去年618结束后 , 天猫曾推出不同行业的消费者运营健康度榜单 , 从多个维度对品牌进行评价 。
除了在会员人数总量这一数据上排名第一 , 阿迪达斯在人群关系加深率、会员活跃率两项数据上仅排名第五和第七 , 用户黏性下降明显 。 而在可运营人数总量上 , 李宁和安踏两个国产领头羊已经双双超越了耐克和阿迪达斯 , 占据前两位 。
内斗暂告段落 , 阿迪达斯等全球救中国市场?
对于如今的窘境 , 不少已经离开阿迪达斯中国的“前阿迪人”并不感到意外 。 在中国市场 , 阿迪达斯的危机开始时间 , 远早于2021年3月 。
2022年3月 , 在2021年度财报发布的同时 , 阿迪达斯大中华区的管理层也经历了一轮大换血 。 品牌宣布由萧家乐(AdiranSiu)出任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 。 此前 , 萧家乐是中国内衣品牌都市丽人的首席执行官 。
萧家乐曾任阿迪达斯香港分公司总经理和大中华区高级副总裁 , 是该职位前前任高嘉礼(ColinCurrie)的得力助手 。
高嘉礼是马来西亚人 , 于2005年加入阿迪达斯 , 2011年升任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 。 高嘉礼在任期间 , 主导了“通向2015之路”中国战略 , 并在2015年实现大中华区销售额翻倍 , 亚太市场也迅速成为阿迪达斯最大、增长最快、盈利最高的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