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多项技术发布 中国企业助力推进屏下摄像技术国际标准

在当下的知识经济环境下,市场竞争的资源要素正在发生改变,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在全球市场竞争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于手机等高科技产业而言尤为如此。
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中国智能手机产业实现了从弱到强的蜕变。中国手机品牌在全球市场的占比和排名近年来在持续提升,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日渐深入,以知识产权为全球化基础保障的底层技术创新,正在成为头部手机企业争夺“话语权”的有力武器。
技术话语权之争:参与标准制定
从全球视角来看,“话语权”的强弱不单单取决于市场份额或排名,而更看重企业自身的技术领先性和国际标准的参与/贡献程度。
对于手机厂商而言,跟通讯、影像、AI、电池等技术领域已经有林林总总的专利申请和专利保护。而在屏下摄像头等创新技术领域,相关国际标准仍处于早期制定阶段,相关专利数量也较为有限。
如果厂商能够在创新技术领域提前布局,参与早期标准制定过程,就能更容易地获得技术话语权。
以本月初OPPO对外公布的下一代屏下摄像头解决方案为例,该方案通过创新的屏幕像素排列方式和一系列智能AI影像算法,实现了屏幕显示与屏下成像效果兼得。
2020年2月,OPPO率先向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提交屏下摄像技术相标准提案,目前已经进入正式立案阶段。这也是OPPO首次牵头在推进尚未商用的屏下摄像技术国际技术标准构建。
推进|多项技术发布 中国企业助力推进屏下摄像技术国际标准
文章插图
OPPO影像产品与架构部刘谦易介绍下一代屏下摄像头技术
在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俊慧看来,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不断变化的格局中,唯一不变应该还是技术影响力。
另外,从参与国际技术标准建构案例和专利申请量上,也可以看出OPPO在影像领域的硬实力。今年4月26日,在第21个世界知识产权日之际,OPPO公布了其发展至今在全球范围内于知识产权领域取得的最新成果。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数据显示,OPPO已连续在2019、2020两年跻身国际专利条约(PCT)申请数量排行榜前十。
对于OPPO等手机厂商而言,影像技术没有天花板,投入也没有止境。在影像新技术上取得更多“话语权”是厂商构建自身产品技术护城河的有效手段。
从硬件底层入手,实现影像技术突破
影像是手机行业的硬功课,也最能体现厂商的科技硬实力。得益于半导体制程工艺的精进和通信技术对手机行业带来的影响,过去5年手机影像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手机也已经成为全球用户生活中使用频次最高的摄影产品之一,手机摄影、分享和记录也早已成为不少用户数字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8月19日,OPPO在未来影像发布会上公布了在影像领域的三大技术突破——RGBW捕光传感器技术、连续光学变焦技术、五轴运动防抖技术,分别给手机影像领域发展带来了新思路。
在OPPO看来,推进影像技术创新需要从用户的真实需求出发,不断在完善产品体验。是需要更多从底层技术出发,通过自研和与供应链深度合作的方式,真正提升用户的影像体验。
以新一代RGBW捕光传感器为例,OPPO引入了全面自研的像素四合一技术,让每个子像素都能具备R(红)、G(绿)、B(蓝)和W(光线)信号的识别能力,大幅提升了sensor的感光性能。
推进|多项技术发布 中国企业助力推进屏下摄像技术国际标准
文章插图
OPPORGBW捕光传感器采用全新的CMOS像素排布方式
自研四合一像素聚合技术能够有效避免传统RGBW传感器的偏色、伪色和摩尔纹等问题。更值得一提的是,与传统厂商单纯从供应链采买元器件不同,以OPPO为代表的中国厂商,开创性地将自研的影像算法写入了传感器硬件,实现了”算法硬件化”,能够兼容不同的芯片平台,同时提升影像处理效率、降低处理功耗。这在手机行业尚属首次。这也代表着中国厂商在全球市场的变化。从原来单纯的采购元器件,到与供应链联合研制,再到目前OPPO的方式,将真正自研、自我掌握的技术写入硬件中,不再单纯依赖供应链能力,而是实现软硬结合的科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