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从“看天吃饭”走向“知天而作”,农业生产正在发生全方位改变

走过自给自足、生产力低下的小农经济时代,机械化生产+金融保驾护航的商品经济时代,如今的农业生产已经开始逐步迈向“知天而作”的时代。
农业历来是“看天吃饭”的行业,而科技的加入能帮助农业生产者及时且准确地感知环境的变化,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农事操作,实现“知天而作”。
物联网|从“看天吃饭”走向“知天而作”,农业生产正在发生全方位改变
文章插图
所谓“知天而作”,不仅仅局限在知天,它包含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种种要素与环节:知天、知地、知作物……
通过物联网传感器等基础设备,对农作物的生长环境进行监控,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农作物的生产自动化管理;同时,利用大数据,对传感器采集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更大空间范围实现农作物规划、管理、精准投放等。
物联网 + 人工智能 + 大数据,让智慧农业从终端硬件到平台应用及云端数据,助力农业实现精准种养、智能感知、智能决策、可视管理、数字农业。
01知天
知天是知气候也是知天气,气候是一个地区长期的气象资源,而天气则是具体的某一时间的气象状态。
气候是自然资源中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气候要素包括光、热、水、空气等能量和物质,影响着农业生产的类型、农作物的生长分布、农产品的质量甚至于农业的发展远景。
一个区域能不能种植某些作物,适合种植什么品类的作物是要根据这一地区长期的气候情况来决定的。而这种长期的气候条件还包括灾害发生频率、发生强度等信息,这往往是被农业生产决策所忽视的。比如如要引进果树就一定要对多年的冰雹等灾害性天气记录有所了解,否则可能某一年灾害的集中发生便会引得血本无归。
物联网|从“看天吃饭”走向“知天而作”,农业生产正在发生全方位改变
文章插图
天气变化也是农业生产中极不可控的一个因素。未来天气的变化让农业生产充满了不确定性,农业气象预报所要实现的,就是帮助农业生产者准确地预知天气并将它切实应用于农业生产活动中。
天气不但影响农业生产各环节的作业效率,还与农业病虫害之间有着较强的关联度,这也是过去老百姓常说的靠天吃饭。现在的气象服务做到了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降水等基础数据适时传输,气象趋势推测更加智能、精准、科学,可以为农事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这种提前预警,将事后补救前移到事前预防,有效地避免了因天气因素给种植户带来的损失。结合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标准化数据,电脑可以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将天气预报的术语转化为指导农业生产者从事农业活动的信息,什么时候宜灌溉、什么时候宜施肥。
物联网|从“看天吃饭”走向“知天而作”,农业生产正在发生全方位改变
文章插图
02知地作物生长除了受到天上气候条件的影响,也离不开脚下的土壤环境。土壤的肥沃程度、酸碱度都影响着作物的生长。
在传统的农事活动中,农民施肥种地靠经验,但由于不了解土壤的情况,无法判断作物生长不佳的原因,往往导致施肥效果不尽人意。
物联网设备与大数据的加入为农业生产者解决了这一问题。将用于收集土壤信息的仪器插入土壤中进行信息的收集,进而将土壤中各项指数与作物生长所需的指数做比较,生产者便可轻松得知作物当前是缺肥还是缺水,该施多少肥,该浇多少水。
除此之外,生产者也可以根据土壤情况合理安排种植,在适宜的土地上种植合适的作物,以达到更好的生产效果。
03知作物
农作物是农业生产活动的对象,也是农业生产的最终产物。在现代技术的帮助下,“知作物”包括实现知晓作物种类;知晓作物长势;知晓作物病害信息;知晓作物物候进度;预估作物产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