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35岁再创业 我学会了“认怂”

摘要:一位十年产品经理的创业自白 。
因为被印象笔记「像素级」模仿,一款名叫 flomo 最近在互联网产品圈引发了不少关注 。
用这款产品联合创始人刘少楠的话来说,flomo 就像用户的个人版微博,或是做卡片笔记的工具 。它的功能设计简单 。产品理念来自于德国学者卢曼的卡片笔记法 。
做 flomo,也是刘少楠 35 岁之后的再创业 。
他做了十多年产品经理,2010 年入行,在百姓网、丁香医生等公司待过 。目前,flomo 团队只有两名全职员工 。少楠说:「不是高举高打,只是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
他也是个连续创业者 。2014 年,赶上移动互联网的热潮,做过几个项目,都不算成功 。35 岁再创业,他意识到,「认怂很关键 。明确知道自己能力圈的边界也很关键 。」
近期,少楠来到极客公园的视频号直播栏目「创业真人秀」 。我们聊了聊 flomo 的产品设计,一款笔记工具的产品理念,以及 35 岁互联网从业者该如何面对人生危机 。
创业|35岁再创业 我学会了“认怂”
文章图片

flomo产品页面|flomo
以下是少楠的口述,由极客公园整理:
我的职业一直是产品经理,2010 年入行,做了十几年,在百姓网、丁香医生等公司待过,2014 年赶上移动互联网热潮也创过业 。现在三十多岁,又辞职出来,做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
做产品的人都会有点闲不住 。我目前在做的一款产品叫 flomo 。团队全职员工只有两人,不是高举高打在做,只算是小尝试 。
对用户来说,flomo 像是个人版微博,或者说是做卡片笔记的工具 。
做 flomo 的原因很简单 。我一直有做笔记的习惯,很早就在用 notion 。notion 是款功能很多的笔记应用 。我算是它的「狂热粉丝」,2018 年成为付费用户,会看很多资料学习 notion 的使用方法 。
用 notion 做记录这些年,有点像一个架构知识库的过程 。
慢慢地,我在 notion 上已经存了几十 G 文件 。这里面的内容被我摆弄得很整齐系统,有些临时性的想法,我可能就不好意思往 notion 里放 。于是,我重新在 notion 里开了一个页面,叫做「memory cache」(缓存),专门记录这类内容 。
只是,这个方法并不方便 。我就去跟现在 flomo 的合伙人 lightory 聊 。他说,不如我给你写个 notion 插件吧,发现 notion 没有 API 接口,又说,那就写个网页凑活用 。大概不到一天时间就写完了 。
这算是 flomo 产品的雏形 。
重要的是「积累」,以及由积累知识带来的复利
flomo 的主要功能是做笔记 。我们说到笔记,第一反应可能是上课记的笔记,或是读书笔记 。
其实,应该把「笔记」这个概念延展开,我们工作和生活中要做的很多记录,都算是笔记 。
日常做笔记,我们总会陷入到一些的误区里 。比如,过分看重字体、排版,做记录时要正经危坐 。又或者,会大段大段把某些文本复制到一个文档里,有种「我收藏了,我就学到了」的感觉 。
很多人都在收藏,但是做知识的搬运工,没有多大意义,因为我们消化不了 。有个概念叫「必要难度」,意思是,如果我们往大脑里输入的越慢,越困难,提取这个知识的效率可能会越高 。
我现在很少记录一大片内容 。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我的习惯是,一边看,一边把对自己真正有启发的内容记在纸上 。
这就积累了一张张卡片,我可能会把它们摊在桌上,挑选出最重要的点放进 flomo 里 。
很多事情如果不写下来,可能记不住,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有的事情你自认为想清楚了,可坐下来一写,就会发现自己不是很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