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华裔科学家命运“重大转变”?( 二 )


文章图片
当然 , 很多起诉 , 比如陈刚案 , 不涉及什么“盗窃信息” , 而是范围更小的问题:向美国机构申请拨款时没有披露同中国机构的关系 。
对陈刚如此毫无说服力的指控 , 引发美国学术圈的集体批评 。
在陈刚被捕后的10天里 , MIT校长及160多名教职员工签署公开信 , 声援陈刚 。
MIT校长严正声明 , 刑事诉讼中引用的“来自中国的1900万美元经费”并非陈刚个人所得 , 而是MIT和中国南方科技大学进行的一项广为人知合作的一部分 。
在美华裔科学家命运“重大转变”?
文章图片
2月 , 斯坦福百余名教职员工致信斯坦福校长和教务长 , 表示对陈刚的刑事诉讼将一些符合学术界公认规范的学术教学活动作为“不当行为” , 对学术自由构成严重威胁 , 敦促校长和教务长发表公开声明 , 重申斯坦福大学对国际合作的支持 。
之后 , 耶鲁大学近两百名教职员工更进一步 , 将矛头直指“中国行动计划” , 认为“中国行动计划”有极大比例的指控完全是由于当事人的族裔背景而发生 。
一个有力证明是 ,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2021年12月发布了包含“中国行动计划”77个案例和150多名被告的数据库 , 其中被起诉的中国或华裔学者占比88% 。
连负责审查“中国行动计划”的司法部助理部长马修·奥尔森都认为 , 该计划“助长了针对亚裔的偏见和仇恨 , 侵蚀了司法的公信力 , 甚至可能会损害国家安全” 。
今年1月 , 美国政府撤回了对陈刚在申请拨款时撒谎的指控 。 2月 , “中国行动计划”也被“终止” 。
然而 , 4月 , 堪萨斯大学学者陶丰被判处三项电信欺诈罪和一项虚假陈述罪 。 如此重判 , 可见美国针对华人科学家的“围猎行动”未见松懈 。
03
除了立方砷化硼和陈刚 , 财富杂志采访人员还引用专家的话 , 简单勾勒美国芯片行业的现状 。
报道说 , 美国恢复在研发方面的领先优势 , 包括在国内重振半导体制造的一个主要制约因素 , 就是熟练的科学和技术人员不足 。 有研究说 , 美国要想取代亚洲成为芯片制造中心 , 需将芯片制造劳动力增加50% 。
但这些人哪来呢?就目前形势来看 , 美国亟需的这些人才需要来自海外 , “其中包括中国” 。
一位通信问题专家认为 , 虽然美媒引用的50%人才和劳动力缺口的数据暂时无从证实 , 但从目前情况看 , 美国在芯片制造领域确实面临严重的制约 。 英特尔目前在美国国内的芯片制程主要是10纳米、7纳米以下还没做出来 。 要知道 , 美国芯片设计技术占据全球市场半数以上份额 , 但它自己国内只能生产12% 。 这也是为什么美国现在拼命想把三星等韩企以及台积电等弄去美国建厂 。
在美华裔科学家命运“重大转变”?
文章图片
在芯片制造甚至设计领域可持续性面临缺口的情况下 , 美国能主要依靠它国内的什么人群呢?
粗略来看 , 美国国内科研领域总体处于人才短缺的境遇 。
既然美国出于对华竞争甚至遏压的目的 , 启动了针对芯片和科研领域的产业扶持政策 。 那么除了钱 , 还得考虑人才 。 在此背景下 , 陈刚这样的美国华裔科学家 , 接下来的处境可能会有所好转 , 不会被没事找事了 。
不过 , 另一位专家 , 国际关系学院知识产权与科技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郝敏对此有着另一番看法 。
长期跟踪研究“中国行动计划”的郝敏告诉补壹刀 , 陈刚的刑事指控今年年初被撤销 , 不是因为美国司法部有远见 , 当时就意识到陈刚将对芯片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 而是因为:一是证据确实不足 。 麻省理工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有合作 , 陈刚只是代表麻省理工 , 并非个人行为;二是这个案子当时比较轰动 , 麻省理工的校长亲自发声 , 这是很少见的;三是 , 陈刚没有纳税申报方面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