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下自由竞争面具,遏制中国技术发展,美“芯片法案”藏着多少“魔鬼”?( 二 )
首先 , 对中国封锁28纳米以下的技术和设备及材料 。 集微咨询总经理韩晓敏对采访人员表示 , 芯片法案的限制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持续禁止先进制造相关的设备、材料等供应链资源给到中国本土企业 , 压制中国企业在先进制造领域的研发进度;二是要求获得芯片法案支持的芯片企业不得在中国大陆进行先进工艺的投资 , 继续割裂中国市场和全球供应体系 。 虽然“芯片法案”的限制主要从制造环节着手 , 但是会配合其他一系列的限制措施 。 比如最近刚刚禁止涉及GAA工艺的EDA工具给中国企业使用;限制美国企业向中国提供制造先进芯片所需的设备;施压荷兰政府禁止阿斯麦公司向中国出售深紫外光刻机 。
其次 , 通过补贴方式 , 禁止获得美国联邦资金的公司在中国大幅增产先进制程芯片 , 期限为10年 。 违反禁令或未能修正违规状况的公司 , 可能需要全额退还联邦补助款 。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 , 在过去一段时间 , 所有美国设备制造商都收到美国商务部的信函 , 通知他们不要向中国供应用于14纳米或以下芯片制造的设备 。 美国芯片设备厂商泛林半导体主席兼CEO蒂姆·阿切尔在最新的财报会上表示 , 美国对华技术出口管制范围将进一步扩大至生产14纳米以下芯片的代工厂 。
在“芯片法案”签署前后 , 高压气氛之下 , 多家美国半导体企业已宣布将在本土扩大投资 。 美光公司8月9日宣布 , 其将在2030年前投资400亿美元在美国制造芯片 , 而这一行动将得到“芯片法案”的支持 。 路透社8日报道称 , 高通公司已同意从芯片制造商格芯的纽约工厂额外购买价值42亿美元的半导体芯片 , 从而使其到2028年的采购总额达到74亿美元 。
最后是推动建立“芯片四方联盟”进一步限制中国芯片发展 。 这是美国着手打造的美日韩与台湾地区的芯片产业联盟 , 意在垄断高端芯片产业“芯片法案”想整合美国盟友的芯片制造业到美国本土搞芯片供应链 , 以排除竞争对手 。
中国的应对之策
行业专家认为 , 从短期来看 , “芯片法案”涉及到先进制造工艺的高端代工、存储器对中国影响较大 。 不过长期来看 , 进行相关领域的国产化工作已经是国内产业共识 , 法案的限制只能加速这一进程的推进 。 耿博表示 , 在中国晶圆厂持续扩产和国产化进程加速的机遇下 , 上游半导体设备、半导体材料将收获利好 。 鉴于国产化的宏观政策加持与国际形势、供应链安全的不确定性 , 中国半导体产业要做好顶层设计和统筹布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 加强非美之外的国际间合作 , 做大做强头部企业 , 加大行业人才培养力度和学科建设 , 产业链力求建立一定的闭环供应能力 , 防止“缺芯潮”再度出现 。
同时对于美国来说 , 凭一纸“芯片法案”并不能重塑本土芯片产业的辉煌 , 重新打造制造产业链更是难上加难 。 有行业专家表示 , 今年全球“芯片荒”已经逐步得到缓解 , 芯片生产甚至出现了过剩的情况 , 不少芯片在降价出售 。 这意味着芯片行业至少在当下已经算不上是很有利润前景的行业 。 市场投资者也在印证这一判断 。 “芯片法案”发布后 , 由于行业预警市场需求下降 , 美国主要半导体企业股价下跌 。
韩晓敏表示 , “芯片法案”通过补贴吸引龙头企业在美国设厂能够缓解美国的战略焦虑 。 但不看好美国真正成为一个先进工艺制造基地 。 有专家认为 , 目前中国虽然暂时没有突破高端芯片制造技术 , 但拥有占全世界总量一半的芯片厂 , 美国的“芯片法案”反而会促进中企突破技术 。 美国本土制造业空心化且缺乏人才 , 短时间内无法形成自主芯片生产能力 。 根据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等机构的估算 , 如果美国采取对中国“技术硬脱钩”政策 , 可能会使美国半导体企业失去18%的全球市场份额和37%的收入 , 并减少1.5万至4万个高技能工作岗位 。 这无异于以杯水车薪的补贴 , 来诱惑本国企业远离中国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