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氧酶|可同时递送两种药物、光控释药、肿瘤靶向 新型药物载体减轻化疗副作用( 二 )


研究团队从中得到启发 , 尝试利用药物与金纳米粒子结合发生二聚化的特性 , 开展药物光控释放的研究 。
光具有非常好的可控性 , 但通过光来控制药物释放 , 以往并不多见 , 需要先解决一项技术难题 。 毛峥伟介绍 , 过去通常只能做到使用紫外光、可见光等低波段的光 , 这些光波长短、穿透性很差 。 但近红外光的穿透性相比于它们大大提升 , 从几个微米增加到了几个厘米的厚度 , 使得光控释药物在体内更容易实现 。
研究团队用近红外光照射肿瘤部位后 , 肿瘤部位富集的纳米药物可以响应性定点释放 , 从而能显著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害 。
防止被干扰或清除 运输载体武装改造
研究中 , 金纳米粒子起到的是前药载体和近红外响应器的作用 。 有机金属骨架主要作为整个纳米药物的基质 , 并且通过疏水作用将IDO抑制剂吸附在其孔道内 , 起到载药的作用 。
还有一个问题是 , 药物在体内易被血液中的蛋白结合并被巨噬细胞清除 。 毛峥伟说 , 团队对载体进行结构修饰 , 使其具备高度的血循环稳定性和肿瘤靶向特异性 , 使纳米药物可以持续、稳定、精准地投递到肿瘤部位 , 并进行富集 , 力求以最小的剂量 , 精准靶向肿瘤并通过近红外光响应释放技术激活化疗药物和IDO抑制剂 , 从而引发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 , 实现精准肿瘤治疗 。
通过荧光成像显示 , 这种方式运送的抗癌药物能够被肿瘤细胞特异性吞噬 , 在近红外光照射的控制下只有肿瘤细胞才能特异性激活 , 不会让在光照区域以外的正常组织的细胞被激活 , 因此大大避免了药物的副作用 。
在治疗期间 , 注射纳米药物的小鼠体重没有明显减轻 , 而且没有监测到明显的毒性症状 。 丁元表示 , 后续团队还将开展长期深入的安全性研究 。
目前利用金纳米载体开发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已完成小动物实验 , 验证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 团队准备进一步在大动物身上系统评估其生物安全性 , 为临床研究奠定基础 。 王伟林表示 , 团队同时在攻关纳米药物大规模稳定生产的方法 , 以期尽早实现药物的产业化发展 。 (洪恒飞 杜阳 本报采访人员 江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