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器材|大鹏新区打造“传统型+智慧化”运动舒适圈

健身器材|大鹏新区打造“传统型+智慧化”运动舒适圈
文章图片

智慧化器材为居民日常健身注入全新科技元素 。 图为居民在葵涌文化广场“室外智能健身房”锻炼。
■ 深圳特区报采访人员 程思玮 文/图
“扫描二维码后 , 请将双手紧握压力杆 , 开始测试您的握力 。 ”55岁的于琴对自己肌肉的潜能充满好奇 , 她眼前是智慧化体能测试器 , 只要站在机器指定位置 , 看着电子屏 , 根据语音提示操作就可完成体脂、心率、肌肉力量等身体检测 , 这些设备对于刚退休开始晨练的她来说特别新奇 。 “以前需要跑医院查心肺功能 , 现在只需要几分钟 , 数据就自动传入手机了 , 真方便!”于琴告诉采访人员 , 健身器材带着体检功能 , 让她和老姐妹们熟知自己的身体状况 , 对运动强度更有把握 。
这台被于琴赞不绝口的健身设备位于大鹏新区葵涌文化广场 , 这里是新区打造的首个全民健身设施智慧化示范项目所在地 , 包含集成体质测试系统、各类双功能训练器、智能竞赛车等十余套器材 。 对比传统的“双杠”“椭圆机”等器材 , 智慧化的器材为大鹏新区十几万常住居民日常健身注入全新的科技元素 , 起到精准化健身的指导效果 。 引入先进科技之余不忘结合社区实情 , 大鹏新区对传统健身器材进行投放和翻新 , 满足居民群众对健身以及健康服务的迫切需求 。
436个体育场地 , 人均可用面积9.67平米
早上7时左右 , 南隆社区畲吓村健身路径总能见到几位老人提着肠粉、豆浆 , 围着绿色“双杠”聊天 。 气氛活跃时 , 大家坐在“推背机”前开始按摩背部 , “跷跷板”载着两个小孩嬉戏玩耍 , 不远处的“太极推手”也成为学生们暑假早起锻炼的好选择 。
由于地理区位、经济发展等多种因素制约 , 大鹏新区常住人口较少 , 但只要有居民楼聚集的地方 , 就能看到“双卫漫步机”“扭腰步道”“太极推手”“引体架”等传统健身器材组成的健身路径 。 健身路径大多数就坐落在居民家门口 , 远一点的步行几分钟就可到达 。
较大规模的下沙社区健身路径分为A、C两区 , A区场地面积约200平方米 , 有21套器材 , C区场地面积约80平方米 , 有14套器材 , 可同时满足儿童、少年以及中老年人在此放松身体 , 运动锻炼 。 下企沙村的健身路径位置更贴心 , 被一栋栋旧改拆迁居民楼围在中间 , 距离海堤不到20米 , 居民李大爷说他经常一边利用揉推器活动上肢和肩关节 , 一边欣赏海上风景 。
“我们这边老人小孩比较喜欢玩健身器材 , 因为离家近 , 位置也不偏 , 每天傍晚吃完饭大家就来锻炼一下 。 ”新大社区负责人何金富告诉采访人员 , 全社区下设 9个村都配有健身器材 , 居民徒步就可到达 。
据了解 , 截至2020年底 , 新区共有体育场地436个 , 总面积1529492平方米 , 主要是全民健身路径、篮球场、足球场、乒乓球室以及三个办事处文体中心等 。 按照2020年末人口15.82万人计算 ,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9.67平方米 。 由此 , 所有社区已实现“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的建设目标 。
大型运动场馆实现零突破
“动感单车有竞赛模式 , 我可以跟我盐田的同学连接 , 在线PK骑行速度!”16岁的潘辰远最近每天写完暑假作业 , 就泡在葵涌文化广场的“室外智能健身房”里 , 他告诉采访人员 , 这里有和室内健身房一样的弹性地面 , 脚感舒适 , 而且运动器材全免费 , 也不会晒 。
在鹏城社区篮球场 , 每到晚上8点左右 , 下了班的青年们都会来一场赛事激烈的篮球比赛 。 “大家在这里挥洒一天的疲惫 , 用打篮球的方式疏解内心的压力 。 ”38岁的周孝然因为常坐办公室导致坐骨神经痛 , 晚饭后的篮球比赛成了他唯一的运动方式 , 他告诉采访人员 , 如果遇到暴雨 , 室外篮球场就会积水 , 所有的约定活动只能取消 。 “篮球场要是在室内就不用担心了!”周孝然期盼着大鹏新区也能修建一个室内篮球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