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巨头们的短视频梦,做到哪了?( 三 )


与腾讯类似,阿里、百度都曾几度出手,但最终未能有一款产品突出重围。
百度在2017年和2018年先后推出的短视频产品好看视频与全民小视频,如今已经没有太多关注度。据点点数据,其中好看视频曾在2018年12月位列App Store免费榜前5,但如今已经跌至第17名。
阿里的土豆短视频早在2018年便开始排名下滑,据点点数据,从2018年的高峰期到近期的最低谷,土豆短视频在App Store免费榜中从13名跌至100名以外。与此同时,阿里两年内前试水的鹿刻短视频如今也没有声响,其仅在安卓应用商店上线,目前安装次数为3万次。
相比之下,巨头对短视频的尝试中更有希望成功的道路,大多指向了一种:让短视频“寄生”于超级APP中,微信、微博和小红书等都曾将短视频作为平台内容生态的补充。
微博曾推出秒拍、小咖秀等视频产品,这些产品大多依存于微博而生,2020年下半年微博又发布了“视频号”计划,同样吸引的是微博生态中的创作者和用户。
2020年9月,小红书也推出了“视频号”,尽管官方从未公布任何相关数据,但如果在小红书的视频页面浏览,可以发现它的视频内容已经较为丰富。以短视频内容为主的博主们的点赞数,普遍在数千、数万级别,最高则可达到10万+,内容质量也符合平台调性。
对于腾讯而言,在追赶抖音、快手的路上,微视没能将自己的增长持续下去,短视频业务的发展更多地将希望寄托在了微信视频号上。
相比独立产品,视频号立足于微信,依靠着一个巨大的社交流量池。视频号在日活上,也是近年来少有的能跻身第一梯队的玩家。
去年6月,张小龙公布微信视频号DAU突破2亿。今年8月,第三方研究机构视灯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微信视频号DAU已破3亿,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快手的DAU也在3亿左右。
视频号后来居上,但其目前依然存在优质内容创作者较少、优质内容缺乏等问题。
短视频领域依然热闹,但机会已经越来越少,想要分一杯羹,显然没有那么容易。
巨头们为何执着于短视频? 巨头对短视频的发力,大多从各自业务的需求定位出发。
巨头们都在寻找流量,腾讯需要增加用户在微信平台上的停留时间,阿里需要为电商导流,百度一直依赖信息流广告。
这决定了它们必须发展新的流量渠道,而短视频正是引流以及提升信息流广告价值的首选。
2020年,中国网友每天将110分钟都花在了刷短视频上,权威机构“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的数据显示,短视频的人均使用时长已经超过了曾经排名第一的即时通讯。
最新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3月,短视频用户人均单日使用时长进一步增长至125分钟。中国用户对短视频的热情依然有增无减。
与此同时,短视频的用户粘性与忠诚度,也能为其他业务服务,带来更多变现的可能。
对于直播平台而言,短视频内容的丰富,也能吸引更多用户,带来更多打赏收入。当平台向直播电商扩展时,这些短视频用户也能被导入商家店铺,增加转化。
而对于电商平台而言,短视频内容更多的是“种草”,当用户看到感兴趣的视频更有可能下单,对于商家而言,这也是一种新的推广方式。
例如,近期拼多多APP上的多多视频,一方面设置了每日签到、浏览视频兑换金币的规则,为了提高用户使用时长、增加用户粘性,另一方面,视频内容中也含有带货和链接信息,随着视频内容的精致化,未来也会有更多用户从视频页面流向店铺。
而对于依靠广告业务营收的巨头而言,短视频也代表着广告主的青睐,近些年其几乎成为广告主最热衷的投放渠道之一。此前的财报当中,爱奇艺曾明确提到,广告收入快速下滑的原因之一,便是受到短视频信息流广告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