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Water Research影响因子:9.|16S多样性组成谱研究,9.13分的Water Resear( 二 )

期刊:Water Research影响因子:9.|16S多样性组成谱研究,9.13分的Water Resear
文章图片
细菌与非生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期刊:Water Research影响因子:9.|16S多样性组成谱研究,9.13分的Water Resear
文章图片
MnS-RSBF和MagS-RSBF的关联网络分析
#研究结论#
本文报道了两种不同过滤介质高速生物砂滤系统(RSBF)中 , Mn(II)的氧化和生物膜核心微生物群的动态变化 , 并得到以下结论:
1.启动阶段 , MnS-RSBF反应器的Mn(II)去除率高于MagS-RSBF 。 稳定运行后 , 两者没有明显差异 , 同时 , Mn(II)去除率在MnS-RSBF中 , 不同深度下显著不同 , 但在MagS-RSBF反应器中受深度的影响小;
2.两种介质中的初始微生物结构受过滤器介质种类影响而具有明显差异 , 但随着时间推移 , 两种介质中的微生物群落差异逐渐变小;
3.通过三代测序技术 , 本研究鉴定到多种MnOB属 , 比如Pedomicrobium、Pseudomonas和Hyphomicrobium , 但种水平上只有Pedomicrobiummanganicum与锰氧化有关 , 该微生物在两种反应器的起始阶段都有增加 。
4.相关性分析显示 , Nordellaoligomobilis和Derxiagummosa都与Mn(II)氧化有关;
5.关联网络分析显示 , MnS-RSBF中的微生物网络比MagS-RSBF更复杂 , 不过MagS-RSBF中更有利于Mn(II)氧化相关微生物的形成 , 即生物滤池介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微生物群落的组成;
6.最后 , 作者认为 , 铁矿砂和锰砂的混合生物滤池介质可能是快速砂过滤Mn(II)氧化的有效解决方案 。
#文章2#
期刊:Water Research影响因子:9.|16S多样性组成谱研究,9.13分的Water Resear
文章图片
生物反应器中 , 厌氧微生物如何助力废水降解和甲烷产生?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043135421002931
#研究背景#
大豆是主要工业和粮食作物之一 , 因其高蛋白含量与丰富的氨基酸组成 , 成为传统且受欢迎的食物 。 但大豆的加工会产生大量高浓度有机废水 , 这些有机废水的化学需氧量(COD)与含氮量高、pH低 , 若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到环境中 , 将对环境和人类造成危害 。
厌氧微生物处理被认为是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有效方法 , 耗能低、剩余污泥生成量少、有机化合物高耐受、还能回收能源 。
基于以上考量 , 本研究自主研发了一种螺旋对称流厌氧生物反应器(SSSAB) , 并对其进行测试 , 以获得运行的稳定条件 , 使之能有效地对大豆加工废水进行处理 。
#研究目的#
建立中试规模的大豆加工废水处理系统(P-SSSAB) , 测试其最大容积负荷率(VLR)与甲烷生产能力 , 并缩短水力停留时间(HRT) , 以探索能提高COD去除率与甲烷产量的运行参数;另外对大豆加工废水进行连续处理 , 分析其污泥床特性 。
#研究方法#
测序方法:IlluminaMiSeq平台
测序模式:细菌16SrRNA基因V3V4区与古菌16SrRNA基因V4V5区
实验设计:
①建立中试规模的大豆加工废水处理系统(P-SSSAB);
②将SSSAB反应区的污泥床从下往上依次划分为三个区域(一区、二区、三区) , 每个区域配备气体收集管 , 收集各自的微生物气体;
③从三个采样管以及进水口和出水口收集水样 , 测定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4+-N)、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挥发性脂肪酸(VFAs)和pH;
④分别于53、102、159、184、201、215天后从三个采样管收集厌氧颗粒污泥(AGS)样本 , 并分析粒度分布 , 提取胞外聚合物(EPS) , 分析蛋白质(PN)、多糖(PS)、辅酶F420含量 , 并用扫描电镜观察污泥颗粒;
⑤测定产甲烷活性;
⑥210天后 , 在每个区域采集污泥样本 , 基于高通量测序 , 对细菌16SrRNA基因V3V4区与古菌16SrRNA基因V4V5区进行测序 , 并使用QIIME2分析流程(点击查看)对测序数据进行分析 , 以研究细菌和古菌微生物群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