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器|开放计算十年,西部数据的思考与探索( 二 )
事实上 , 开放计算组织中大部分用户都是互联网或者云计算巨头 , 其应用场景的规模、复杂性远胜其他行业 , 由此诞生的存储挑战极具价值 , 而西部数据在开放计算社区内积极展开合作 , 真正契合了开放计算全新的协作模式 , 为数据中心发展注入新活力 。
“开放计算所遇到的存储难题 , 对于像金融、电信等行业新建的数据中心具有参考价值 。 ”刘钢表示道 。
创新存储架构 , 构建最强数据底座如今 , 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 , 产业数字化和数字化转型正在成为各大行业用户的主旋律 , 这其中数据的价值日趋凸显 , 构建强大的数据底座正在成为用户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方向 。 事实上 , 开放计算项目更像是数据中心最前沿的探索;对于更多行业用户而言 , 还需要更加适合的存储技术来满足数据底座的建设需求 。
对此 , 西部数据近年来一直都在积极提倡通过分层存储、分区存储及可组合的分解式架构等创新存储架构方案 , 而支撑起创新存储架构的正是西部数据拥有从存储芯片到存储系统的云、边、端全栈存储产品线 。
首先是分层存储 , 无论是核心、边缘还是终端 , 大量不同应用场景带来了海量数据的诞生 , 应用类型的多元化也带来了数据类型的多元化 , 对于存储性能、稳定性、可靠性等方面要求也不尽相同 , 西部数据认为最佳解决之道就是分层存储 。
西部数据根据数据应用场景的不同 , 将数据存储划分为极冷存储、冷存储、温存储、热存储和极热存储等五层架构 , 为每个存储分层提供差异化的产品以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 。例如 , 针对大容量存储场景 , 西部数据Ultrastar DC HC550 HDD及HC650 HDD两款产品单盘能够提供高达16TB、18TB以及20TB的选择 , 实现以更大容量、更低能耗、更高效率提供更优的TCO;又如在快数据场景中 , 西部数据Ultrastar DC SN640 NVMe SSD针对混合应用场景 , 具备高达469K的IOPS , 适用于70%读30%写混合工作负载……
其次是分区存储 , 分区存储技术可以为数据中心用户带来更加高效的规模架构 。 例如 , 西部数据Ultrastar DC ZN540 NVMe ZNS SSD , 垂直集成了双端口、高可用性NVMe控制器 , 以标准U.2尺寸提供高达8TB的容量下一代SSD 具有更高的效率、利用率和扩展能力 , 显著降低公有云和私有云基础架构的总体拥有成本(TCO) 。
第三则是开放可组合架构 , 代表着西部数据在数据中心架构上最前沿的探索 。 西部数据在OCP的Open Composable项目中也在力推可组合架构 。 具体来看 , 过去冯诺依曼计算机体系架构更多是以CPU为核心 , 显然在AI、大数据等应用场景兴起之后 , 这种架构体系很难适应未来变化 。 为此 , 分解式、可组合的架构开始兴起 , DPU、GPU、FPGA、Memory、Flash、Disk与CPU形成资源组合 , 硬件组件从服务器中分离出来 , 利用虚拟化技术来结合场景进行组合 。
显然 , 可组合架构的确是代表着未来数据中心的重要方向 。 刘钢直言 , 可组合架构是未来的趋势 , 西部数据有系列产品来推动可组合架构的发展 。 例如 , 西部数据OpenFlex Data24 NVMe-oF JBOF平台提供业界领先的100Gb以太网连接 , 并通过直连或网关 , 使服务器能够共享本地的NVMe闪存存储 , 让NVMe存储分解成开放可组合模式 。
中国市场笃定而行IDC预测 , 中国的数据池化步伐位居世界第一 , 中国的数据量预计在未来5年将保持平均30%的增长 , 并且到 2025 年将成为数据量最大的区域 , 这意味着中国市场未来几年对于数据存储有着强烈和持续的需求 。
显然 , 西部数据希望抓住中国广阔的市场机遇 。 今年以来 , 西部数据持续加大在中国市场的投入 , 旗下全资子公司晟碟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工厂三期厂房扩建项目在7月正式宣布竣工 。 刘钢还透露 , 西部数据上海的解决方案赋能中心近年来对于西部数据产品、技术以及方案在中国市场落地也起到关键作用 。
- 计算|雄安城市计算(超算云)中心主体结构封顶
- 封顶|雄安新区:城市计算(超算云)中心提前完成主体结构封顶
- 封顶|雄安新区:城市计算(超算云)中心提前完成主体结构封顶
- 荷兰|苹果公司向荷兰“妥协”:将开放交友软件的第三方支付系统
- LG电子正式加入IBM量子网络,将推动量子计算工业应用发展
- 联想|司马南没告诉你们,当年联想的使命根本不是研发,而是赚钱养计算所
- 流量计费|铜管型母线的载流量计算
- 路由器|只需一个设置,WIFI 信号大幅增强?
- 路由器|2.4GHz路由器和5GHz路由器,有什么区别?
- 政企|AWS、阿里云、Azure 云计算三巨头的“混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