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Q1财报里的阿里云:为何说“失速”是伪命题?( 二 )


阿里云已是一家大公司 。 抵销跨分布交易前后 , 营收分别为239.38亿、176.85亿 , 大幅领先本土与亚洲其他同业 。 当季净利2.47亿 , 已连续7季盈利 。 这局面就是规模经济的结果 。

没有规模 , 阿里云很难摊薄成本 , 对伙伴产生号召力 , 更难参与国际竞争 。 前不久 , 行癫表示 , 在东南亚 , 亚马逊、微软正紧盯阿里云 。 若只有百亿体量 , 根本无法竞争 。
但若只强调规模 , 无法盈利 , 也很难支撑后续发展 。 公有云是一场巨大军备竞赛 。 随着PaaS、SaaS生态投入叠加 , 再加上全球布局 , 能真正支撑下去的平台 , 寥寥无几 。
阿里集团当然会投入 , 不过也要看到它也承受着增长压力 。 阿里云必须展现出独立造血的能力 。
同时 , 海外两大巨头云计算版图已成现金奶牛 , 扮演着市值管理核心角色 。 尽管海内外产业成熟度、生态体系、毛利结构有较大差异 , 阿里云也无法回避内外审视 。
老实说 , 今日千亿规模、连续获利局面来之不易 。 截至目前 , 除了它 , 本地云计算公司都处于亏损状态 。
千亿之后 , 所谓“失速” , 更近一种主动的策略选择:它必须兼顾营收规模化、获利能力 。
这涉及复杂系统的驾驭 。 具体达成 , 建立在技术、产品、运营、模式、生态、战略以及组织力创新基础上 。
这里不做太多展开 。 但仍有必要罗列几年来一些关键节点 。 从中可以捕捉到阿里云此刻策略选择的秘密:


1、战略升级:2018年底 , 阿里云升级为阿里云智能 , 已拉开公有云转向数字化、智能化的大幕 。 到2020年“云钉一体”再到今天Back to BasiC战略 。

2、生态建构:2019年确立“被集成/不做SaaS ”立场;2020~2021年形成“做深基础、做厚中台、做强生态、做好服务”;今年初Back to BasiC以及前不久生态大会确立“边界” 。

3、落地方法论:2020年“云钉一体”到2021年初“区域+行业”纵横落地、钉钉“两个数字化” , 再到今年上半年“区域+行业”协同以及前不久的生态大会 , 一整套数字化、智能化落地方法论已形成 。

4、技术突破:2020年行癫强调“做深基础”后 , 到2021年云栖 , 软硬件网络技术要素、价值链完整 。 再到今年上半年Back to BasiC战略指引下 , CIPU诞生 , “CIPU+飞天云操作系统”的云基础设施架构形成 。
还有很多 。 但这些足够我们观察阿里云从“速度+规模”走向“规模+效益+效率”的脉络 。
你能看到 , 它的增长维度越来越多 , 越来越复杂 。 很多都隐含在技术能力、生态体系以及组织力层面 。 观察这种公司 , 营收很重要 。 但营收达到1000亿规模之后 , 其他指标更关键 。
事实上 , 在营收规模与获利以及可持续发展之间 , 行癫非常清醒 , 谈过很多 。

这里只引他去年云栖上一段:“云计算行业高速增长多大程度因为创新带来的?如果你不能主导增长 , 那这个行业就会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行业失速 , 不会实现很大的增长;还有一种是行业依然在高速增长 , 但是别人的增长速度比你快的多得多 。 我们反复问自己一个问题 , 究竟为云计算的增长做出了什么有价值的贡献?”
这里的“贡献”不是直接的创收 , 而是指向整个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 它的重大成效 , 应该就是今年确立的Back to Basic战略 。
这种复杂系统的增长机制 , 也是逍遥子关注的重心之一 。 2022财年年报电话会 , 谈及“规模经济”与“技术升级”的关系后 , 他强调 , 千亿规模的阿里云 , 要重视内部“效率” 。 显然着眼的是综合的经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