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业|2022年的半导体行业:国外迅速萎缩,国内却快速扩张( 二 )


是夕阳产业 , 但仅限于某些地区如今市面上的国际半导体大厂均处于加速整合时期 , 各家都希望通过整合(收购)的方式来快速提高自己在市场中的地位 , 例如英特尔在近两年就频频收购一些在业界中有一定地位的企业来维持自己的市场地位 。 再加上如今半导体市场已经过了黄金发展时期 , 基本每家大企业都遇到了发展瓶颈期 , 在创新力不足的情况下只能通过收购其他企业的方式来巩固市场地位 。 欧美巨头的这一波抱团趋势 , 反映了一个方向——整合、垄断 。

图源英特尔
比如X86芯片基本上被英特尔把控着 , 移动芯片架构看ARM , 成品处理器看高通 , 模拟芯片市场是德州仪器的后花园 , 半导体设备是应用材料、泛林的 , 内存则是三星、SK海力士、美光的 。 至于代工 , 则是台积电、三星这两大厂商把控着 , 这些领域门槛高 , 资金要求多 , 后来者没有能力与这些厂商掰手腕 , 所以大家也基本上不去搞芯片 。
这造就了一种十分尴尬的局面:无数怀揣远大理想和拥有一定技术的创业者要么无法获得投资 , 要么直接被大型企业收购;大企业创新少但利润高 , 小企业可能有创新但活不下去 , 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
更重要的是 , 虽然半导体技术一直在发展 , 但相关利润却在一直降低 , 不管是高通、AMD还是intel这些巨头 , 在芯片市场获取的利润真的越来越低 , 还有不少企业处于亏损的状态 , 完全比不上其他行业 。
虽然国外的半导体市场已经算是寒冬 , 但对于国内来说 , 仍是一片欣欣向荣的状况 , 中国市场空间很大 , 且目前仍有许多做的还不够强的领域(也就是存量市场) , 自然使得国内涌现出越来越多的芯片企业 , 整个市场也处于极速增长的状态 。 根据数据显示仅2021年一年 , 中国半导体设备的市场规模就达到了29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000亿元) , 同比增长了58% , 要知道同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也就102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6932亿元) , 相当于仅大陆地区就占到了全球市场的28.8% , 这个提升是非常之大的 。

图源:Wind , 国盛证券研究所
看到这里有些读者可能会兴奋起来 , 认为我国半导体市场竟发展如此迅速 , 按照这个增长速度不用几年就能达到业界顶尖水准 。 但我在这里要给大家泼一盆冷水 , 因为在2021年国内整个半导体设备的国产率仅为27.4%(2020年为16.8%) , 剩余的部分全部由国外补足 , 进口金额也超过了1500亿元 , 这个金额甚至要超过石油 。
目前 , 从制造设备到原材料 , 再到设计软件 , 中国自主研发的步伐都在加快 , 已经在刻蚀设备、薄膜沉积设备、单芯片多处理器(CMP)设备、清洗设备等领域实现28纳米及以上制程方面相继取得突破 。 最关键的是 , 国内的增量市场巨大 , 在5G、AI、新能源汽车、硬件新物种等领域的移动终端需求在不断提升 , 预计26年我国半导体销售规模将成长至2740亿美元 。

图源veer , 已获得图片授权
当然我们目前也遇到了不少困难 , 例如在光刻机方面 , 我们就算花钱也买不到 , 导致国内的半导体制程一直停留在28nm , 想要追上主流的5nm制程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

从前文可以看出 , 如今的半导体市场是有些魔幻的 , 有的人在为半导体是否会成为夕阳产业而担心 , 也有人在问怎样才能不错过半导体的风口 。 在全球半导体市场衰弱的情况下反而给国内带来了“机遇” , 我们不得不承认 , 全球缺芯确实基于全球半导体的产业链来说是一场盛大的“危机” , 但是在“危机”之下也并存着机遇 , 一旦我们可以解决内部的需求 , 那么进口的数量自然会减少 , 而一旦减少国内芯片发展的空间也就越大 。 因此 , 下定决心去减少进口的芯片数额 , 其实也是给了我们国内企业更多发展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