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云,一场典型的“华为式”突围( 二 )


华为云的发展也确实如郭平的规划一样 , 一年一个台阶 , 稳步向上 。
2020年9月 , 权威分析师机构Canalys发布《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报告(2020年Q2)》 , 华为云以15.5%份额首次爬升到第二的位置 , 同比增速达259.6% , 为所有云厂商最高 。
仅仅用了3年 , 华为云用典型的“华为式”打法完成了上位 。 其特点是 , 前期观察隐忍 , 确定方向和目标后 , 全力攻坚 , 然后猛的一下给人惊艳的亮相 , 最终实现对竞争对手的超越 。
这一幕在手机业务上曾出现过 , 在Mate 7出现之前 , 华为手机业务“横盘”了很长一段时间 , 直到海思麒麟的性能慢慢追上高通骁龙 , 华为手机这才猛然爆发 , 最终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 。
这也是华为基本法第二十三条提到的“压强原则”:在成功关键因素和选定的战略生长点上 , 以超过主要竞争对手的强度配置资源 , 要么不做 , 要做 , 就极大地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 , 实现重点突破 。
02 突围之路 , 紧扣用户需求的技术突破对于云计算市场的开拓 , 华为打了两张牌 , 一张是理顺内部关系的组织架构调整 , 另外一张是技术与产品的同步跟进 。


2017年 , 华为整合了IT产品线、2012实验室、软件产品线、全球公有云业务部、流程IT等具有公有云能力的团队 , 组建了由郑叶担任总裁的Cloud BU 。
2018年 , 华为打包公有云、私有云、AI、大数据、计算、存储、IoT等与IT强相关的业务重组为“计算与云”产业群 ,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Cloud & AI产品与服务” , 由侯金龙担任总裁 。
2019年4月 , 华为撤销Cloud & AI BG , 将IoT、私有云团队并入Cloud BU , 任命张平安为Cloud BU总裁 。
2020年 , 华为再次升级Cloud & AI为集团第四大事业群 , 与运营商BG、企业BG、消费者BG“平起平坐” 。
2021年4月 , 华为轮值董事长之一的徐直军亲自挂帅华为云业务董事长 , 华为消费者BG总裁余承东兼任华为云CEO;5月 , 免去余承东华为云CEO职位 , 张平安接替 。
【|华为云,一场典型的“华为式”突围】以上一系列的调整 , 一方面是为了在内部统一思想 , 明确方向 。
比如 , 华为内部一直存在公有云和私有云的路线之争 , 直到2019年时 , 还有员工在华为社区吐槽 , “私有云形态越做越复杂” , 认为华为云业务中 , 公有云和私有云力没往一处使 , 这才有了Cloud & AI BG与Cloud BU的分分与合合 。
另外一方面 , 华为通过灵活的组织架构来适应市场的变化 , 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 。
比如 , 去年华为围绕云需求成立了煤炭、数据中心能源、光伏、海关和港口 , 智慧公路“五大军团” , 与原来三大BG同级 , 截至目前 , 华为分三批针对不同行业和场景分别建立了20个成建制军团 。
这也是华为集中优势资源进行单点突破的一个典型 。
随着云服务进入新的周期 , 云在行业内垂直下探更深 , 客户的需求也更加复杂而细致 。 华为通过组建军团 , 集结各方面的精干力量 , 面对特定目标 , 执行特定任务 , 在与友商形成不对称竞争优势的同时 , 为客户提供更加高效优质的服务 。
当然 , 只有营销能力与服务并不足以获得市场的信任 , 其基础还得靠技术做支撑 , 用产品来说话 。
阿里和腾讯的云业务之所以能被市场认可 , 很大一个原因是他们自己的业务都跑在自己的云上 , 通过内部验证之后再向外推广 , 其难度大大降低 。 百度则用自己的AI能力背书 , 强化AI与云的融合 , 也算交出了一张具有鲜明特色的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