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百度、四维图新、高德争“鲜”恐后( 二 )


高精地图的高精度、高丰富度、范围广度 , 都是比较容易能够达到的 。 四维图新在2021年底就有大约80辆采集车 , 百度更是号称建立了国内最大的采集车队 。 目前 , 百度、四维图新和高德已经能够提供覆盖全国高速公路、全国城市快速路 , 以及部分普通城市路段的高精地图了 。
但是受本身特殊性影响 , 高精地图非但不能受益于规模效应 , 反而会因为越是提供高质量服务 , 就越是陷入成本的泥潭——这亦是因为“高鲜度”以“秒”为追求目标的必然结果 。
在实际应用中 , 高精地图想要保证较高的鲜度 , 就必须进行持续投入:一辆专业采集车价格上百万元 , 工业级采集车也需要数十万元 , 为了达到目标 , 图商们只能向派出工蜂一样驱使这些采集车一遍遍采集道路信息——如此一来 , 成本势必高涨 。
于是乎 , 在高精地图覆盖范围基本相当、道路精度大同小异的情况下 , 以百度、四维图新和高德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众包模式”以降低成本、提升鲜度 。 但众包模式太容易触碰违法、违规的边缘 , 因而还在一种模糊地带摸爬滚打 , 在政策、法律条件完善之前 , 大规模应用似乎不可能 , 因此 , 高精地图的鲜度也就停滞在了目前的更新水平上 。
可如果不能保持高鲜度 , 高精地图就不能成为高级别的自动驾驶的必要条件——如此一来 , 以季度为单位进行更新的高精地图对智能驾驶的支持力何在?与特斯拉之流的“纯视觉派”的竞争力又何在?
或许因为当下智能驾驶还不够成熟 , 对于鲜度的要求还没有那么高 , 但是仅就高精地图本身而言 , 高精地图当下的胜负手 , 是图商们在“高精度”的基础上 , 对于“高鲜度”的认识和把控 。
竞争现状:困在智能汽车里的高精地图
相较于传统电子导航地图面向人 , 高精地图更多地是面向机器——因为一个熟练司机根本无需多余信息即可处理大部分道路场景和突发事件 , 这既是智能汽车所不及的 , 也是智能汽车所追求和超越的目标 。
高精地图在“纯视觉派”面对复杂多变的现实世界环境无能为力时 , 自然而然地作为自动驾驶技术的催化剂出现了——它不仅是L3级自动驾驶的必修课 , 同时也是L4、L5这类高级别自动驾驶的必需品 。 也就是说 , 高精地图天然地承担着自动驾驶技术突破的职责 。
虽然目前完全的自动驾驶依旧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大规模落地 , 但在高精地图的加持下 , 汽车将不再局限于单车智能 , 而是在自身传感器提供的感知能力的基础上 , 经由网络和云 , 同时通过高精地图提供的详细的道路点云信息 , 进而完成“定位、决策和控制”的流程 。 这种能力使得汽车在自动驾驶中有数据作为依靠 , 以一种“上帝视角”突破车身硬件的桎梏 。
根据《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的规划来看 , 2025年L2/L3级别的自动驾驶新车渗透率应当达到50%左右 。 其中高精地图作为L3及以上自动驾驶感知层核心技术之一 , 因此也必然随着L3自动驾驶的量产落地迎来增长期 , 其市场规模也会不断扩大 。 据估计 , 2025年高精地图市场规模将达到89.6亿美元——但说实话 , 这个市场规模容纳不下众多玩家的野心 。
因此 , 百度、四维图新和高德作为高精地图市场龙头 , 均在智能驾驶领域下了重注——在这个“前智能驾驶时代” , 或者说 , “自动驾驶前的黎明”时刻 , 高精地图作为智能驾驶的前置技术 , 实际上是智能驾驶的重要入口和出入凭证 。
其中 , 百度和四维图新、高德的重要区别在于进入路径不同:百度是几位老牌互联网大厂之一 , 虽然近年较为落魄 , 但基于自身厚实的底子 , 几乎是梭哈一般的进入了人工智能和智能驾驶领域 , 从格局上来讲 , 百度是在布局之初就将高精地图视为商业图景的一环;四维图新和高德这样的传统图商 , 则是以自身的地图能力和底蕴入场智能驾驶 , 相较于“图商”这个身份 , 倒不如说二者现在是实打实的科技企业了 , 因为高精地图和智能驾驶在投入上太过庞大 , 在技术上太过硬核 , 已经不是传统图商能够应付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