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视科技|AI独角兽IPO救赎:云从、依图、旷视科技们的困局与突围( 二 )



与此同时资本端 , 创业者们资深的科研与教育背景 , 加上充满想象力的产业风口与资本故事 , 让投资机构们纷纷确信AI是一条好赛道 。
IT桔子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 , 2012年 , 人工智能领域投资事件仅为45起 。 但到了2018年 , 该数据已高达989起 , 平均每天产生2.78件投融资事件 。
根据公开资料 , 懂财帝梳理发现 , 软银中国、Tiger Global Management、淡马锡等顶级外资;阿里、腾讯、百度等民企科技巨头;国改基金、国新资本、南沙金控等国家队基金 , 几乎所有能想到的资本都来了 。
然而 , 这些资本机构们却没预料到 , 此后数年间 , 他们重仓押注的AI独角兽并没有成长为下一个万亿市值的阿里腾讯 , 反倒是逐渐膨胀变成了一只吞噬资本的“吞金兽” 。
以格灵深瞳为例 , 尽管经历了7轮融资 , 投资方包括真格基金、红杉资本等顶级机构 , 但近三年 , 格灵深瞳净亏损分别为7457万元、4.2亿元、7820万元 。
真实的财务数据直接刺破了AI赛道最大的泡沫 。
据报道 , IPO前 , 格灵深瞳的最新一轮估值仅为6亿美元 。 这一估值距离相对保守的沈南鹏给出的千亿美元估值目标 , 还相差994亿美元 。
另外 , 截至8月4日A股收盘 , 寒武纪股价为104.3元 , 较最高点已跌去64.97% 。
被创业公司割了一轮韭菜后 , 资本也开始退潮 。 2019年 , AI赛道投资事件下降至739起 , 下降幅度达到25%以上 。

上市求生
资本寒冬降临 , 到处都是AI梦碎的声音 。
据36氪报道 , 今年3月 , 主打“AI+HR”概念的e成科技就遇到了破产危机 , 其发布内部信称 , 3月份所有员工薪酬都不能发 , 并明示公司已进入生死存亡之际 。
《财经》杂志的报道也称 , 多家头部AI独角兽的老股东寻求打折出售股权 , 但仍找不到买家 , “6折 , 且能确定很快上市 , 才有可能卖出去” 。
为何AI公司们已不再是资本的宠儿?懂财帝根据旷视科技、依图科技、云从科技已披露的招股书 , 以及商汤科技的部分公开资料 , 试图拆解其中的原因 。

从最直接的融资与财务数据来看 , 成立至今 , 依图、云从两家公司的已知总融资额均在数亿美元左右 , 旷世、商汤则达到了十亿美元以上 。
但报告期内 , 旷世科技、依图科技、云从科技三家公司却持续亏损 。 其中旷视科技2020前三季度净亏损高达28.46亿元 , 依图科技2020上半年亏损额也高达13.03亿元 , 云从科技20220全年净亏损额为7.21亿元 。
而其亏损的主要原因在于科技公司的“富贵病” 。 2020前三季度 , 旷世科技研发费用占总营收比为92.23% 。 2020H1 , 依图科技为100.1% 。 2020全年 , 云从科技为75.59% 。
此外 , 期末现金等价物余额方面 , 旷世科技为13.64亿元 , 依图科技为15.56亿元 , 云从科技为6.22亿元 。 据此计算 , 若不进行新的融资 , 也不缩减研发投入 , 旷世科技目前的现金流还可以支撑大半年 , 依图科技、云从科技则可以支撑一年多 。
一边是高昂的研发投入 , 与看不见的盈利点 , 另一边则是已经投入的数亿乃至数十亿美元资金 , AI公司与投资机构都处于骑虎难下的境地 , 只能寻求上市 , 既能进一步融资 , 又能帮助早期投资人退出 。
因此 , 截至目前 , 依图科技已申请IPO , 但日前却撤回了申请 , 旷视科技拟冲击科创板 , 云从科技已顺利过会 , 商汤科技则传出将采用“A+H”模式上市 。 另外 , 近期 , AI公司第四范式已启动赴港上市流程 , 最快8月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 。
继续拆解招股书 , 虽然财务数据不太好看 , 但不能否认的是 , 旷世、依图、云从三家科技公司的AI技术水平还是处于行业前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