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脑洞是什么?答案或许千奇百怪|星际殖民——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脑洞( 三 )


不过科学家们的解题思路各有不同 。
第一种方法是在火星上引入氨气(NH3) 。 氨也是全球变暖的元凶之一 。
采用氨的好处是 , 可以就地取材 。 由于大量小行星、彗星上都存有氨 , 可以通过改变这些星体的轨道 , 通过让其撞击火星 , 给火星带来氨 。 而撞击还可以带来热量 , 使火星上的冰融化成水 , 进一步增强大气循环 。
这种间接的方式 , 看起来很有可行性 。
不过 , 也有科学家对此表示反对 , 他们认为氨在火星大气下是不稳定的 。 在氨来到火星之后的几个小时 , 就会分解成氮和氢 , 这两种气体很可能都会迅速耗尽 。
无奈之下 , 另一群科学家又提出了甲烷说 , 但后来却发现甲烷可能和氨气没什么区别 , 都不会真正在大气中居住下来 。
于是 , 科学家们又开始琢磨另外的办法 。
氟化合物开始被考虑 , 尤其是六氟化硫(SF6)、氯氟烃(CFC)和全氟化碳(PFC) , 它们都会产生比二氧化碳更强大的变暖效应 。
不过 , 由于火星本身拥有的氟并不多 , 或者不容易开采 。 最好的办法是用火箭装载足够的氟化合物撞击火星 , 只是需要的氟化合物可能有几千吨 。 这样 , 成本就上来了 。
先不考虑氟化合物的成本和容纳的成本 。 仅仅建造一个火箭目前都需要1亿美金左右 , 而现在的火箭平均载重一般不超过20吨 , 要运送几千吨的氟化合物 , 造价至少也有几百亿美金 。 更不用说这个过程中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了 。
效果更好的方法也许是用二氧化碳气凝胶覆盖火星 , 让火星产生温室效应 。 这种气凝胶很轻 , 稳定性也很好 , 问题是这一技术从1980年代才开始成熟 , 成本也比其他方案更高 。
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脑洞是什么?答案或许千奇百怪|星际殖民——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脑洞
文章图片
◆气凝胶(aerogel) , 由气体取代液体在凝胶中的位置制造而成 。 1931年由美国科学家塞缪尔·奇石乐(SamuelStephensKistler)发明 , 1980年代末期开发出第一个二氧化碳气凝胶 。 该物质坚硬而干燥 , 极轻 , 吸湿 , 隔热性极好 。 图为气凝胶阻断火焰烧毁鲜花 。
图片来源:Wikipedia
在所有改变火星大气的方案中 , 最极端的要数核爆火星的方案 , 就是向火星扔核弹 。
核弹的成本不算高 , 它巨大的爆炸会使火星两极和地下的冰盖融化 , 燃烧和蒸发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氢气和氧气 。 而冰的融化则会在火星制造5米到11米深的海洋 。 核弹策略也是马斯克(ElonMusk)一度相当支持的做法 。
这个方案之所以可行性很低 , 是因为核爆也许会带来温度 , 但可能提高火星的辐射 , 并且可能让火星进入漫长的核冬天 , 最后适得其反 。
而且 , 即便用核武器来释放二氧化碳和氧气 , 这些二氧化碳和氧气也未必能形成真正有效的大气层 。
改变火星的大气是一场巨大的化学实验 , 而只要大气真的能因此改变 , 火星的温度自然会升高 。
目前火星的平均温度低 , 一方面是因为没有大气 , 还有就是缺乏水 。 大气相当于衣服 , 水则是衣服里留住热量的内衬 。 火星之所以留不住热 , 有一个原因就是大地的散热太快 。
想要提高温度一种想法就是解放火星上的水 , 让水更多地留住温度 。 但在这之前 , 还是要制造一个不至于让水再次冰冻的大气 。 这两点是相辅相成的 。
除了引入其他气体或核爆的方法 , 还有一种成本很高但比较稳定的办法 , 就是在火星上建造镀铝薄膜制成的反光镜子 , 将这些镜子安置在环绕火星的轨道上 , 用来增加日照 , 从而提高温度 。
如果能够加厚火星的大气 , 提高温度 , 将冰融化 , 那么剩下的工作就是调整气体的成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