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员|太空生活,离不开这些好帮手


从6月17日进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 , 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在400公里左右高度的地球轨道已驻留1个多月 , 创造了新的中国航天纪录 。
自进入天和核心舱的那一刻起 , 航天员就把地球的生活搬上太空 , 生活越来越自如:不用靠地面运送 , 就可以在太空呼吸新鲜的空气 , 饮用清洁的循环水;在太空厨房 , 他们喝着自产的酸奶 , 吃着口味丰富的热饭菜;他们可以在核心舱内自如地跑步、舒畅地睡觉 , 走出舱外安全地进行太空行走……
航天员在太空顺利度过的每一天 , 其实都有着地面的24小时陪伴和守护 。
航天员|太空生活,离不开这些好帮手
文章插图

航天员进行空间站任务水下训练 。 孔方舟摄
一切为了出舱
涉及生理极限、危险的训练 , 航天员教员都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北京时间2021年7月4日14时57分 , 经过约7小时的出舱活动 , 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密切协同 , 圆满完成全部既定任务 , 标志着我国空间站阶段航天员第一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
整个出舱活动中 , 在中国航天员中心航天员支持室内 , 结合实时显示的出舱画面 , 航天员教员赵阳同步解读着出舱程序 。 任务成功 , 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舱 , 赵阳长舒了口气 。
航天员出舱活动是我国空间站任务的重中之重 。 空间站舱外建造、舱外设备安装、维护、维修、更换和试验样品回收等等 , 都需要出舱活动 。
与神舟七号突破出舱技术相比 , 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出舱时间由半小时提升到6小时以上 , 舱外作业任务量加大、难度提升 , 困难和挑战前所未有 。 从2017年开始 , 赵阳承担起航天员空间站出舱活动模拟训练的任务 。 随着任务临近 , 赵阳天天泡在水槽里 , 每天按照出舱活动6小时的标准 , 与航天员一起开展训练 。 连续水下训练4个月 , 忙起来一天只睡4个小时 , 只吃一顿饭 。
训练 , 要把各种可能的情况都训练到 。 比如 , 航天员在出舱活动期间 , 如果需要应急返回怎么办?
为了确保训练设计能够满足要求 , 赵阳和团队考虑了最极端的情况:航天员在空间站最远端的工作点 , 机械臂万一出现故障、不能转运航天员返回 , 航天员只能自主应急返回 。 但回舱的路拐来拐去 , 并不顺畅 。 直线路径10多米的距离 , 航天员必须依靠安全系绳 , 借助舱壁上的固定扶手 , 绕开太阳翼支座等多个大障碍物 , 在多次调整身体姿态后才能安全、快速地返回 。
为了尽可能模拟外太空环境 , 赵阳严格设计训练场景 , 分解到每个动作 , 细化到每个姿态 , 帮助航天员迅速、安全地找到返回的路 。 每次训练 , 他都与航天员一起 , 将应急返回的时间一分一秒地缩短 。
对航天员教员来说 , 航天员顾虑的 , 他们必须先想到;航天员做到的 , 他们必须先做到 。 超重耐力训练、低压训练、模拟失重训练、野外生存训练等凡是涉及生理极限、危险的训练 , 航天员教员都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
救生训练 , 是为了训练飞船降落在应急着陆区、救援人员不能按时到达的情况下 , 航天员必须完成自主出舱和野外生存的任务 , 继而进行恶劣自然条件下的野外探险 。 为了选取合适的训练场景 , 航天员教员团队曾在热带丛林中 , 冒着野象踩踏和毒虫攻击的危险勘察选址 。
在巴丹吉林沙漠 , 航天员教员团队开展48小时的预训练 。 昼夜温差高达39摄氏度 , 夜里 , 大家挤在沙漠掩体里 , 虽然用火烤着 , 但后背还是一片冰凉 。 就这样 , 他们验证了航天员沙漠生存训练科目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