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谁是马云、马化腾和雷军的「财神爷」?( 四 )


也正是这个原因 , 外界质疑腾讯没有梦想 , 正在投行化 。
2019年 , 刘炽平回应说 , 投行化的质疑不算专业 。 「投行是中介 , 投行不做投资;更重要的是 , 它没有看到一个本质:通过投资 , 我们和合作伙伴形成一个有机的互补 。 投资让我们能更专注地做好我们的平台和业务 , 而当我们的平台和业务做得越强的时候 , 又能为合作伙伴和被投公司提供更好的服务 。 」
2018年 , 腾讯进行第三次组织架构调整 , 开始转向产业互联网 。 最近两年 , 经历疫情与行业调整 , 腾讯的收入与利润增速放缓 。
刘炽平承认 , 目前互联网行业正遭遇结构性的挑战和改变 , 腾讯作为其中参与者也会主动进行调整 。 「过去 , 行业是竞争驱动型 , 投入较大;现在 , 相比短期收益大家更关注长线业务发展 , 更健康地投入 , 尤其是对营销成本、运营成本和人力成本的优化 。 腾讯也对亏损业务进行了成本优化动作 , 以便保持更加健康的增长 。 」
刘炽平正在遭遇新的考验 。
张一鸣与雷军抢他小米上市前 , 「中关村劳模」雷军已经担任过多家公司的董事长 , 但他还是需要为小米找一个真正懂财务、懂投资的人 。
2015年 , 小米正遭遇困境 , 雷军把小米此前的投资人、32岁的周受资挖来做小米CFO 。
据福布斯中文网描述 , 4年前 , 还在DST做投资的周受资 , 通过雷军担任天使投资人的初创公司的推荐 , 2011年3月跟雷军约定了一次会面 。 半年以后 , 小米1发布时间不长 , 周受资和他的老板尤里·米尔纳坐在了小米的办公室 , 与雷军边喝茶边交谈 。



周受资是新加坡人 , 23岁加入高盛 , 4年后进入DST , 他只身来到北京 , 先后完成了对京东、小米、阿里、滴滴、今日头条等项目的投资 。
逐渐熟络之后 , 雷军对周受资有了更深的认知 。 在雷军看来 , 周年轻、聪明 , 而且有一种对世界复仇一般的勤奋 。 雷军了解到 , 周受资在DST期间 , 为研究创业项目并观察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 每年会约见350个创业者 。 从2010年开始 , 他每天都在思考一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什么地方 。
2017年年底 , 小米开始启动上市 。 《一往无前》这本书中提到 , 小米要上市的消息在资本市场不胫而走 , 券商、投行和律所纷纷前来拜访周受资 , 周受资的日程表一下变得疯狂起来 , 每天工作15个小时成为常态 。
小米IPO期间 , 周受资更是争分夺秒 , 周受资称:「中关村劳模招股书里的每一个字 , 我都想过好几遍 。 」那份港交所H股版本的招股说明书 , 足足有600页 。
据说 , 小米上市前周受资还曾向蔡崇信讨教过 , 对方告诉他 , 一定要有短期内股价低于发行价的承受能力 。 不知是巧合还是一语成谶 , 上市后小米股价长期低于发行价 。
上市两年后 , 雷军曾在小米手机发布会上感叹 , 「说实话这说出来都比较丢人 , 这是我过去两年超级郁闷的事 。 」
不过 , 这并不影响周受资在小米的地位 。 2019年11月 , 周受资出任小米国际部总裁 , 后来还成为小米新合伙人之一 。
担任CFO期间 , 周受资还负责生态链及产业上下游投资等业务 , 期间成立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 , 一期规模120亿元 。 数据显示 , 周受资离任CFO时 , 小米投资了270多家公司 , 其中生态链企业华米科技、云米科技等实现上市 。
雷军希望周受资能带领小米加速国际化 , 然而2021年3月 , 周受资离开小米 , 加入字节跳动任CFO , 借此得以重回家乡新加坡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