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中兴U950怀旧测评:十年前的百元机,用上全球首颗四核SoC( 二 )


于是乎 , 在这样的背景下 , 北斗小旋风——中兴U950诞生了 。

(图源:中兴U950)
难得的“新机开箱” , 那肯定不能不看一下这个包装盒 。 中兴U950的包装盒设计非常符合我们对那个时代的印象 , 和现在包装盒基本只印上产品名不同 , 正面印上了一张中兴U950的产品图 , 还有在运营商定制机时代非常眼熟的中国移动通信以及G3符号 。

没错 , 如今智能手机标配的“全网通”功能 , 在那个错综复杂的3G时代可以称得上是绝对的稀罕品 。
从外观上看 , 中兴U950继承了中兴BLADE V880那种比较方正的设计思路 , 整体看隐约带一些摩托罗拉的风格 。 如图所示 , 该机正面分为三段设计 , 顶部被一条狭长的金属防尘网贯穿 , 中间是一块4.3英寸的玻璃屏幕 , 底部则是另一块呈阶梯式设计的金属防尘网 。




作为一款百元机 , 中兴U950自然不可能用上什么上档次的机身材料 。 不过中兴特地为该机机身赋予了三种质感 , 其中三面边框采用了金属质感的镀铬风格 , 会反射出一种淡淡的金属蓝色 , 底面边框为亮面喷漆效果 , 背面则是磨砂材质 , 同时采用了细微的斜纹以增加手感 。

受限于成本因素 , 中兴U950采用了一块4.3英寸的TFT LCD屏 , 分辨率只有800x480 , 而这块屏幕也是这款产品硬件上存在的最大缺陷 。 这块屏幕不仅分辨率低 , 可视角度也低 , 甚至还存在着阴阳屏的现象 。 屏幕右上角隐藏了一颗呼吸灯 , 在充电或有短信的情况下会有不同颜色的指示灯亮起 , 这点值得称道 。
有趣的是 , 在那个可拆卸后盖仍然是主流的年代 , 中兴U950居然采用了一体式不可拆卸后盖的设计 , 从左下边的缺口处打开上盖 , 才能看见标准的SIM卡槽与micro-SD卡槽 。 得益于卡扣式设计 , 这块上盖固定得很稳固 , 不过打开扣上就需要费一些力气了 。 对数码爱好者而言 , 这种卡扣式的上盖也算是一种时代的眼泪了 ,

总的来说 , 在整体成本不高的情况下 , 中兴U950展现出了巧妙且独特的设计思路 , 和如今设计千篇一律的全面屏手机形成了鲜明对比 。 尽管9mm的机身厚度不算轻薄 , 但是得益于塑料机身和小屏幕带来的尺寸优势 , 该机在握持时能够很好地贴合手掌 。 没有塑料支架的屏幕设计 , 更是让人怀疑现在的厂商是不是技术倒退了 。
尽管这款手机由北斗手机网发布 , 但它的机身并未有北斗星相关的标识 , 只有机身正面和背面底部印有中兴ZTE的LOGO 。 值得注意的是正面左上角以及背面中国移动G3的标志 ,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 , 这些标志说明这款手机是一款采用TD-SCDMA制式的手机 , 也足以证明当时运营商定制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
英伟达的处理器之梦作为一名两手空空的穷大学生 , 小雷能在当时预算不多的情况下选择这款产品 , 关键原因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性能” 。
中兴U950配备了一颗Nvidia Tegra 3处理器 , 这是NVIDIA在MWC 2012上展示的全世界首款移动端四核处理器(4*Cortex-A9核心) , 采用40mm制程工艺 , 集成了12个执行单元的GeForce GPU图形核心 , 搭配上1GB+4GB的存储配置 , 使得其理论性能相对竞争对手现有产品全面占优 。
作为对比 , 当时 , 包括HTC One X和LG P880(Optimus 4X HD)在内的多款旗舰均采用了1GB运存+Nvidia Tegra 3处理器的核心配置 , 只是存储空间更大 , 诸如HTC One S、索尼LT29i、摩托罗拉RAZR MAXX等中高端产品还在用高通双核处理器 , 至于酷派蓝绿等国内大厂甚至还在用联发科MT6577处理器 , 理论性能自然不必多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