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统信软件王耀华:根社区为国产操作系统的破局带来了什么?( 三 )

王耀华表示:“根社区可以更好地解决安全层面的一些问题 。 源代码有比较强的漏洞管理机制 , 在安全层面 , 我们是基于链条上供方的源代码做标签 , 进行分门别类的管理 。 在源代码标签的基础上 , 形成依赖树的识别机制 , 谁依赖了这个组件 , 这个组件有没有安全漏洞 , 通过针对不同软件的依赖树关系去识别安全漏洞 , 实现体系化的管理 。 ”
此外是针对源码编译过程的篡改等方面 , 会引入可重构建的技术来确保源码的安全性 , 整体形成了一个长链条、端到端的管理交付模式与链条式的安全保障体系 。
解决供应链安全是一方面 , 国产操作系统还面临软硬件生态的难题 。 就产业而言 , 尽管国产操作系统达十余种以上 , 但如何与Windows、MacOS等一流国际大厂同场竞技 , 还存在现实的差距与生态建设、软硬件适配层面的难题 。
在深度社区负责人王耀华看来 , 国际大厂与国内操作系统厂商处于不同的阶段 , 前者有充足的资金去试错创新 , 对未来的趋势把控会更好 。
王耀华分析了国际大厂目前聚焦的方向:一是交互创新;二是多端融合 , 包括PC、手机、平板多个终端实现联动与融合;三是生态兼容 , 比如微软已经在兼容Android的生态;此外是在安全层面投入力度很大 。
当前国际操作系统大厂由于生态规模的庞大 , 可以基于市场需求来针对性发力创新 , 软硬件适配层面 , 有更好的用户体验 。 国内由于缺乏统一的开发标准 , 系统版本、技术路线过多 , 调试成本高 , 一定程度影响了生态发展 。
“目前国内操作系统都是后适配 , 操作系统出来之后 , 软硬件再去做测试 , 有问题再做修改 , 这带来了较大的适配成本 , 有时候需要通过对固件、驱动的修改来完成对机器的适配 。 ”
王耀华表示 , “无论是Windows还是Mac , 都是提前把新版本开放 , 开发者先把应用迁移上去 , 迭代一段时间待稳定之后 , 系统正式版才会出炉 。 这其实是在过程中做开发和适配 , 形成了良性的软硬件适配模式 。 ”
在王耀华看来 , 改善操作系统软硬件适配上的难题 , 是根社区的重要发力目标 。
“目前主流的发行版在底层内核与架构设计上其实有些偏保守 , 深度更倾向围绕操作系统的组织结构比如固件内核系统接口、仓库构造、标准规范等方面做一些创新 。 ”王耀华表示 , “当前社区已在固件、驱动等方面 , 做一系列合作机制与标准规范 , 让后适配的工作迁移到社区里面完成 , 带动上下游厂商参与进来 , 按照统一标准来做开发与创新 。 ”
这种做法本质是将不同操作系统软硬件接口、规范、标准统一 , 降低适配成本 。 王耀华的思考是 , 如何把后适配变成一个前置开发 , 对根社区的要求很高 。 深度的方向是研发自己的开发套件给到生态厂商去使用 , 推动更多的开发者共同参与国产开源操作系统的开发 。
国产操作系统 , 拐点到了吗?对于国产操作系统未来生态的发展 , 王耀华保持乐观:“无利不起早 , 许多国产厂商已在投入原生的适配 , 毕竟 , 从国产PC出货与国产操作系统装机量来看 , 上行趋势非常明显 。 ”
“目前中国PC出货每年有近五千万台 , 国产操作系统装机量大概有5% , 未来三五年 , 在市场推动下 , 我们每年装机量就能达到千万量级 。 这么大的市场量级与用户规模 , 会让更多的厂商参与进来 。 ”
在过去 , 国内基于Linux的“根社区”是Debian、Fedora等 , 上游变动会引起下游的多个系统公司的策略调整 。 目前深度发力建设根社区 , 让国产操作系统有了自己的根 , 产品体验与底层安全更加自主可控 。 这也是国产操作系统厂商迈出的关键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