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窗癌”逼急手机厂商( 四 )


林朝生介绍称 , 这类模式下三五个人就能迅速开发一个软件 , 通过前文讲述的各种手段将软件上架各大渠道 。 为了截获更多流量 , 他们甚至会主动花钱买信息流广告 , 如投出5000元广告 , 最后实现收益5500元 , 净赚500元 。 模型一旦跑通 , 这类软件就开始通过后台不停弹广告 , 利用曝光点击率 , 快速变现 。
“弹窗癌”逼急手机厂商
文章图片
纵观当前的主要流氓软件 , 金烨表示 , 弹窗广告是他们的最核心赚钱模式 。 这一模式其实并非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明 。 相比PC时代 , 弹窗癌算得上是比较温和的流氓插件 , PC时代“我们对这一类东西的定义叫广告点击木马 , 现在就是流氓软件 。 ”
对于任何一个恶意程序来说 , 除去破坏性的一面 , 剩下的都是对盈利模式的追求 。
国内最早通过流氓插件赚钱的当属世纪之初的QQ珊瑚虫事件 。 2001年 , 北京理工大学计算中心老师陈寿福推出珊瑚虫版QQ , 这是一款基于腾讯QQ的第三方辅助软件 , 除了具有QQ基本功能外 , 集成了珊瑚虫增强包 , 可以显示好友IP地址以及地理位置 , 且能屏蔽腾讯广告 , 其盈利模式就是在外挂中夹杂第三方软件 , 赚取流量佣金 。
到2006年 , 腾讯公司以侵犯著作权为由起诉珊瑚虫版QQ并胜诉 , 经过双方不断上诉 , 到2008年 , 据搜狐IT报道 , 陈寿福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 追缴117万元 , 并处罚金120万元 , 总共涉案金额达237万元 。
将兴起于PC时代的弹窗广告这一模式 ,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做大做强的则是猎豹 。 2014年赴美上市时 , 界面新闻报道称 , 猎豹移动向资本市场讲述的就是一个360中国模式的海外版故事 , 即通过工具应用获得流量入口 , 再靠移动应用的分发和游戏联运、广告赚钱 。
为了扩大收入 , 猎豹移动当时采取了如诱导下载、让用户误触发下载等流氓打法 。 最终猎豹也因此食下恶果:2018年11月 , 第三方监测公司Kochava指控猎豹移动有7款应用存在广告欺诈、窃取收益等行为 , 随后 , FaceBook终止了和猎豹移动的合作;2020年2月 , 猎豹移动45款应用和游戏被谷歌判定存在破坏性流量和无效流量行为 , 遭全面下架 。
对于像刘智之类的小团体而言 , 追逐互联网创业风口成了其最大的赚钱秘诀 , 如2017年挖矿热盛行之际 , 他们通过给一些联网硬件植入恶意程序 , 来劫持用户宽带 , 用以挖矿或者满足其他程序运行 。
据刘智介绍 , 这行里最赚钱的一种方式是监听手机语音 , 同样的团队规模 , 干一个月的收入是他们的三五倍 。 通过这类恶意App , 用户其他App的浏览记录也会被捕捉收集 , 经过分析之后 , 其就能有针对性地向用户发送精准弹窗广告 。
不过 , 高回报背后往往伴随着高风险 , 语音监测因为调动的流量比较大 , 很容易被安全应用检测 , 再提醒到用户 , 一位互联网大厂安全业务专家孙磊表示 , 随着工信部对APP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日益重视 , 这类高违规行为正变得越来越来 。
令其减少的另一技术因素则是 , 现在的精准营销已经打通了线上和线下交易记录 , 再结合个人的网络信息 , 如用户的cookie , 同一账号的访问记录等综合信息来分析 , 基本就能实现精准推送 , 孙磊说道 。
像比较典型的场景 , 很多人在没有操作手机的情况下 , 登陆手机后还是收到了线下聊天中提到的某个商品信息 , 在孙磊看来 , 这就是数据共享机制所带来的结果 , 像日常在线下超市的购物小票、结账单等 , 只要商户系统联网 , 这些消费行为都有可能被共享给其他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