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撤出印度市场,中资手机产业在印出路何在?( 二 )


今年以来 , 针对中国企业的限制愈演愈烈 。 小米因涉嫌逃税 , 先于今年1月被追缴65.3亿卢比(约5.6亿元)的税款 , 后又在4月被冻结7.25亿美元(后解除冻结) 。 今年7月初 , vivo又因涉嫌洗钱 , 被封锁了在印度的119个银行账户 , 共计46.5亿卢比(约3.9亿元) 。 OPPO、华为、中兴等中国科技企业几乎无一例外遭遇了税务调查 。
一位在印中资企业负责人对《财经十一人》说 , 检查的机构也不仅是税务执法局 , 还包括反金融犯罪、反网络犯罪的执法机构 , 以及警察部门 , 中资企业经常需要车轮战般地应付各类检查 。
多位在印中资企业人士认为 , 印度打压中资企业的另一大目的 , 是扶持印度本土产业 。 比如此次遭到重点调查的手机产业 , 第三方数据机构Counterpoint数据显示 , 2022年一季度 , 印度五大手机厂商中有四家来自中国 , 小米、realme、vivo和OPPO合计占据了63%的市场份额 。
印度本土手机企业如Jio、Reliance , 虽然规模较小 , 且集中在三五百元的超低端价位 , 但仍未放弃手机市场的机会 。 如果中资手机企业持续受到打击 , 印度手机企业有机会获取更高的市场份额 。
荣耀撤出印度市场,中资手机产业在印出路何在?
文章图片
“除了中国都可以”
从2020年3月起 , 印度总理莫迪开始实施“对华产业替代”政策 , 这一政策包括三方面:以生产挂钩激励计划(PLI)为代表的产业政策、以全球范围内寻求“中国替代品”及签订新双边自贸协定为代表的经贸政策、以融入美西方创新链和价值链为代表的新经济政策 。
其中 , PLI政策是重中之重 。 政策推行之初 , 印度政府就表示将用19.7万亿卢比(约合260亿美元)支持14个关键行业的生产 , 包括半导体、光伏、电子设备、制药、医疗器械 , 汽车等 , 这些领域中的大部分高度依赖中国制造 。
北京改革和发展研究会研究员王明远撰文指出 , 莫迪政府推行的“中国产业替代政策”表现为三个层次:第一步 , 以“印度制造”取代“中国制造”;第二步 , 以“印度资本”取代“中国资本”;最后 , 在全球范围内 , 以“美国+印度”的产业合作模式取代“美国+中国”模式 。
有专家学者甚至将该政策进一步概括为“ABC”政策 , 即AnythingButChina(除了中国都可以) 。
在2020年出版的书籍《印度之路:不确定世界中的策略》中 , 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S.Jaishankar)表明了印度当前对待不同国家的策略 , “与美交好、管控中国、与欧洲培养友谊、安抚俄罗斯、拉拢日本、吸引邻国” 。
美国总统拜登在今年5月下旬的亚洲之行中,开展了一系列被解读为有意主导亚洲局势、制衡中国崛起的动作 。 美国先是启动了包括印度在内的13个创始成员国的“印太经济框架” , 后联合日本、澳大利亚、印度召开“四方安全对话”领导人会议 。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5月22日在例行采访人员会上强调 , “中国乐见有利于加强区域合作的倡议 , 但反对制造分裂对抗的图谋 。 美国‘印太经济框架’属于哪一类?首先要划出一个大大的问号 , 看透其背后隐藏的图谋 。 ”
但靠近美国是否意味着印度已经加入美国的“朋友圈” , 所谓的机遇期又能否真正惠及印度 , 还充满不确定性 。
由于独特的历史和国家体量 , 印度长期将自己定义为大国 。 在外交政策中 , 印度一直保持着相对独立的姿态 。 早在20世纪中叶 , 印度总理尼赫鲁就曾与其他第三世界国家共同发起“不结盟”运动 , 在美苏之外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