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饺子/汤圆还没消化干净,又要开始忙活着过圣诞了——管它土节、洋节,过节就是当代青年到了年末还能提上一口气的强心针 。
从选购圣诞礼物开始就要处处操心,然后是预定圣诞大餐,热门打卡餐厅落地窗边的座位基本上半个月前就没了,一顿操作之后,终于平稳到了庆祝的日子 。
还有一类年轻人更为务实,坚持用最少的成本实现仪式感的最大化,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一定要完成——买苹果 。“今天是平安夜,当然要吃苹果 。”电梯间里传来笃定的肯定句式 。
文章插图
圣诞期间销量紧俏的红色苹果 。?Pinterest
每年,在距离圣诞还有一周的时候,从精品超市到水果摊,平平无奇的红富士一跃上位,连一旁的车厘子都仿佛失去了味道 。在这个档口,苹果从日常水果化身为“平安果”,作为最能够引领节日潮流的标志,连霸五年全国水果销量冠军,销售量破百万吨 。
100 万吨什么概念?做一个简单的数学题:一个中等个头的苹果大约 4 两,也就是说有将近两亿个苹果被消费,人们对于苹果的热爱随着圣诞氛围渐浓而越发明显 。当送苹果这件事成为约定俗成的民俗传统,这两亿只苹果里难免有几只在圣诞夜前夕被送到国际友人的手里,然后演变成一场文化交流大型迷惑现场 。
这些苹果看起来与通常的苹果完全不同,其中大多数用彩色纸包着,还栓上了金丝带和圣诞老人的吊牌,外国人对这一举动百思不得其解 。在西方国家,圣诞期间人们就像我们过春节时一样忙碌,清扫卫生、处理火鸡、布置圣诞树、张罗礼物……种种传统,唯独不包含送苹果这一项 。
在讨论苹果混入圣诞习俗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圣诞是何时来到中国的 。
文章插图
英国人马礼逊在中国助手的协助下工作 。?ibaoyin.com
1583 年,意大利耶稣会士罗明建、利玛窦来华,近代天主教开始在中国内地的传播 。1807 年,新教马礼逊也来华传教,伴随着天主教与基督教在中国的影响范围逐渐扩大,与宗教传统密不可分的圣诞节正式进入中国 。
但在此之前,中国文化里其实早就有“圣诞”一词,只不过对应的含义有本质上的区别 。李白就曾为鄂州刺史韦公德政碑作序时提到过圣诞节,“采天长为名,将传之无穷,纪圣诞之节也 。”在李白生活的那个朝代,圣诞与皇帝的生辰息息相关,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 19 世纪的近代 。那么,当时的人们,是如何称呼今天的圣诞节,又是如何庆祝这个西洋节日的呢?
文章插图
1925 年,岭南大学怀士堂前草坪的圣诞公宴 。?Fotoe
1872 年 12 月 24 日,上海《申报》第一次提到了 12 月 25 日是“耶稣诞日” 。第二年开始,《申报》正式称呼圣诞节这一天为“西洋冬至” 。
圣诞节传入中国后失去了适合原文化生存的土壤,慢慢的逐渐在从宗教化向世俗化过渡 。1915 年,上海某间教堂首次在圣诞节同乐会上安排了表演环节,还配上了茶歇 。20 世纪 30 年代以后,圣诞节对于大城市中的中国人来说已经成为一个常规的节日,形成了以通宵跳舞、吃大菜为主的娱乐狂欢活动 。
1935 年,新亚大酒店的圣诞菜单有红烧排翅、雀汁鲍片、翡翠玉兰鸡等十五道,冠生园出品的圣诞特产白帽蛋糕和圣诞糖果广受当时的学生欢迎 。从此,圣诞节在中国的宗教属性日益为世俗的娱乐属性所取代,在日后一百年间逐渐与本土文化相融合 。
文章插图
民国时期张裕公司的圣诞节主题广告 。?中国新闻网
而圣诞苹果的专有名字“平安果“,正是与“平安夜”遥相呼应 。但很少有人知道,“平安夜”这三个字,其实也是中国首创的圣诞名词之一 。
平安夜最早被简单的称为 Christmas Eve,在中国直译之后,又被叫作圣诞前夕,直到 1818 年,琴师佛兰兹古鲁柏将短诗《 Silent Night 》谱成了圣诞歌曲,继而被广泛流传,再传入中国时,直译成寂静之夜不免瘆人,于是取其寓意美好的意译,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祝福相结合,才有了“平安夜”的叫法 。
试想,如果平安夜没有被如此翻译,而是保留了寂静夜的名字,早就没苹果什么事儿了 。
文章插图
圣诞苹果被塑造得极富节庆气息 。?农事君语
平安夜的概念诞生了,苹果又是如何与之紧密交联的呢?
据估计,中国只有不到 5% 的人口信仰基督教,但庆祝圣诞节如今几乎是一场全民活动 。既然宗教意义不足以支撑国民热忱,那么中国人自然而然的需要也善于赋予西方节日新的语境,这是平安夜与苹果联系在一起的第一个原因 。
学者梁文道提出过他的观点:“任何传统节日都会在流传的路途上变形,成为一个容器,让参与者安放自己一套诠释与意义” 。苹果变成“平安果” , 一个个色泽鲜艳、样子好看,在外包装以及果皮的图案中凸显着自己和普通苹果的不同 。“平安果”其名,是最最简单的苹果谐音梗,象征着平安与万事顺利 。
就像是七夕从乞巧变成情人节一样,苹果也因为与平安夜谐音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 。在中国这种高语境文化之下,人们不善于说出口的话,都藏在了礼物里 。圣诞前夕的苹果紧俏得犹如情人节的玫瑰和上元节的汤圆,寓意大于了物品本身 。
文章插图
装点圣诞树是圣诞节的传统项目 。?Pxhere
非传统节日的盛行总是与市场行为有关,果商的营销联想造成“圣诞吃苹果”的概念深入人心,是第二层原因 。
在圣诞期间的中国,走进任何一家购物中心,都会有浓烈的欢庆氛围扑面而来:橱窗装饰着塑料圣诞树、花环和各种小摆件,《 Jingle Bell 》的洗脑旋律可以从出租车播到咖啡厅 。
节日氛围把人们对于节日的美好想象包裹其中,许多人在圣诞节交换圣诞礼品,购买力的上升,成为了商业促销的一个最佳时机 。再简单不过的谐音寓意,加上冬季滞销的应季苹果,一个商业灵感就此出世,在互联网出现之前,这种巧妙的解决方案很容易在口口相传之中被模仿和传播,没有人觉得有什么不妥 。
直到后来社交平台的普及,人们才慢慢从果商用苹果搭建的“谎言”里回过神来 。近几年,北上广一线城市的年轻人几乎不会再以互送平安果为骄傲,自制热红酒或者装饰圣诞树这种正经的西方传统,才更像是“小布尔乔亚”群体该做的事情 。
文章插图
亚当夏娃的禁果 。?Getty Images
当一线城市的小资们已经开始放弃“平安果”,信息茧房迟早有一天会被彻底戳破,到时候,卖不出的冬季苹果该如何是好?圣诞吃苹果这个民俗,难道没有西方传统来背书吗?
其实早在 1700 年,遥远的西方颂歌就为这个神秘东方国家吃苹果做好了铺垫 。在一首传统的圣诞颂歌中,首次提名了“耶稣基督的苹果树”,作为一位神,光会说英文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了,神和神的苹果,冥冥之中被东方文化接受 。商家的广告语大约可以这样写:冥冥之中,跨越东西 1700 年,只为了一颗圣诞苹果 。
【为什么圣诞节要吃苹果?为什么中国人把圣诞节过成了苹果节?】这还不够,据说在捷克的圣诞传统习俗中,切苹果是一种对未来的未卜先知 。人们会将苹果切开,如果一切下去便能看见星星一样的苹果核,就说明未来一年都是好运气 。用这个故事,也许更能抓住日常迷信转发各种吉祥物的年轻人的心理:切开这只圣诞苹果,2020 年的第一个月一定会有好事发生 。
- 微信|提醒大家:微信聊天尽量不要发语音,这是为什么?看完涨知识了
- 鳄鱼流眼泪?鳄鱼为什么会流眼泪?是假慈悲还是排除盐分?
- 经常拉黑男友会怎么样,为什么女生一言不合就拉黑男友
- 花肌粹面膜多少钱一片?花肌粹面膜为什么不好?
- 钢琴有多少个琴键?钢琴为什么有88个键?
- 为什么女人总是提离婚 女人经常说要离婚是真的吗
- Windows|明明macOS并不难用,为什么总是输给Windows?
- 三分法构图是什么??为什么说三分法构图是最重要的构图法
- 青旅是什么?为什么年轻人旅行都喜欢住青旅
- 黛珂水乳为什么先用乳液黛珂先用乳液再用水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