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龙无人机|红星观察|暴雨中的河南,城市为何突然“断联”?如何才能“永不失联”?

一场极端降雨,考验的不光是城市防洪排涝能力,还有通信保障。
工信部数据显示,在洪灾发生后的第三天,截至7月23日8时,郑州因洪灾停电或退服(中断服务)基站3.52万个,占基站总数的45%。虽已恢复部分基站,但退服基站仍占总数的10.5%,导致部分地区无网或信号微弱。全省受影响的移动网用户数97.7万户,其中郑州38.2万户。
7月25日,河南新闻发布会通报称,郑州市移动通信网络随着25272座基站重启已全面恢复正常。
在暴雨发生的前两天,断联、信号不通的问题始终困扰着郑州以及其他受暴雨影响的城市。受此影响,救援也备受挑战。面对自然灾害,如何才能守住灾区的信号,避免其成为信息孤岛?
红星新闻采访人员采访多位通信领域业内人士、专家以及运营商,深入讨论该如何让城市“永不失联”的问题。相关业内人士和专家表示,通信问题的解决需要“合力”,电力和交通是通信恢复的前提,排水、退水速度同样影响着恢复进度。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所谓应急,并不是说把全国每个基站都按最高标准同时配齐多种供电手段和多种通信方式,而是要在有需求的时候,能够快速调配资源来支持灾害发生地的通信。
翼龙无人机|红星观察|暴雨中的河南,城市为何突然“断联”?如何才能“永不失联”?
文章插图

▲中国联通线路抢修人员抢修阻断的光缆
暴雨之下的“断联”
困扰着一线救援
7月20日的巩义,在经历特大暴雨之后,成了继郑州之后的灾难中心。断电、断网、断水、断路、山体滑坡等种种困难,让巩义的部分受灾群众一直处于失联状态之中。
当天,网上流传着巩义市神鹰救援队的全天免费救援电话,多达7个,但红星新闻采访人员尝试拨打两三个,一直处于不能接通的状态。唯一联系上的是在米河镇做信息统计的小李,但他表示自己也联系不上进入灾区一线的同事,“他们的电话打不出去也打不进来。”
当时,在巩义米河镇,神鹰救援队设有临时物资点,信号足够通讯。小李唯一能和前线同事联系上的时刻,就是他们从一线灾区出来,到达临时物资点的时候。
有着近10年救援经验、山西新青年应急救援队队员沈晋魁告诉红星新闻采访人员,他们此次也参与了郑州救援,但灾区的通信问题一直困扰着救援队。很多情况下,救援队接到求助信息,往往因为联系不上对方而不得不进行“盲搜”,“很可能会白跑一趟,但还是要过去找。”
像小李一样的联络员是救援队在灾区必须存在的一环,“联络员要尽可能找到有信号的地方,但这个地方也不一定能打通电话或者联网,只能是通过短信与前后方沟通。”
按照以往地震救援经验,应急通信车往往保障着特殊情况下的通信能力。沈晋魁记得鲁甸地震时,通信经过短暂的“失联”,但也在当天就能够恢复,即便是受灾严重的山区,也在两三天内恢复。“只要车可以上高地,就能架设临时基站保证通讯。”
但遭遇水灾情况,这套解决方案变得很难实现。暴雨洪水令道路受阻,没有信号的地方应急车也无法到达。
翼龙无人机|红星观察|暴雨中的河南,城市为何突然“断联”?如何才能“永不失联”?
文章插图

▲中国电信应急发电车保障机房用电 图据工信微报
暴雨之后为啥感觉“断联”?
通讯恢复受限因素多,抢修都有先后顺序
为什么郑州暴雨发生后,当地大多数人都感觉突然“断联”?
通信行业的一位业内人士告诉红星新闻采访人员,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有两方面原因:覆盖不够和容量不够。
“郑州当时那种情况,大量区域会为保安全主动停电,停电后,该区域的基站和传输机房只有靠电池支撑1-4小时,一个发射信号的宏站(含室分)一旦停电,那个区域的覆盖马上就会断掉,成为一个黑点。”他解释,如果用户正好在那个区域,手机就会自动搜索更远一点,但信号更差的宏站(含室分),如果它找不到,就会直接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