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丝带|“冰丝带”的科技范儿( 二 )


“高矾密闭索过去长期依赖进口 。 依托国家速滑馆重大工程 , 我们和国内厂家及相关单位共同研究攻关 , 首次实现索网国产化 。 目前 , 国内大量工程都采用了国产高矾密闭索 , 使得材料从价格到供货期都已经大大压缩 。 ”李久林说 。
如此复杂而宏伟的索网是如何搭建的?李久林介绍 , 团队做了大量的数字仿真 , 在计算机里模拟整个过程 , 并在实验室里进行了1∶12模型试验 , 把索网建造过程模拟出来 。 整个索网体系张拉成形 , 非常巧妙 , 而计算机则控制这些设备实现同步张拉 。
“在国家速滑馆建设过程中和建成后 , 我们通过1100个传感器对数据进行监测 , 比如在屏幕上能够看到北京大风大雪天气时整个屋面的反应 。 ”李久林说 。
玻璃材料节能环保
“冰丝带”这样一个大玻璃房子 , 会不会像玻璃大棚一样夏天很热、冬天很冷?时值盛夏 , 北京户外最高温度超过35摄氏度 。 艳阳高照的正午 , “冰丝带”场馆内仍十分凉爽 。
“冰丝带”的冬暖夏凉 , 离不开如水波流动般玻璃幕墙的“保护” 。 李久林说 , “冰丝带”选用四层夹胶中空的玻璃作为材料 , 实现节能环保的建筑效果 , 再组合场馆中的遮阳帘、自然通风系统 , 实现节能环保 。
每到夜幕降临时 , “冰丝带”外玻璃幕墙流光溢彩 。 李久林说 , 如何实现飘逸灵动的建筑效果 , 实际上是曲面玻璃如何兼顾多个方面的问题 。
“在设计方面 , 我们通过平曲玻璃的耦合分析 , 使所有玻璃的弧度都一样 。 通过曲面玻璃和平面玻璃的组合 , 减少工程建造难度 , 从而实现飘逸灵动的建造效果 。 ”李久林介绍 , 针对保温、光污染等问题 , 团队也做了非常详细的研究 , 实现了既兼顾建筑效果 , 又节能环保 。
“在场馆建造安装玻璃时 , 我们也做了包括数字模型在内的大量技术工作 , 通过激光扫描把所有实际结构和形状都扫描进去 , 再跟玻璃单元板块拟合 , 最终实现了飘逸灵动的建筑效果 , 既实现了三星级节能环保的建设目标 , 又实现了建筑工艺美学新高度的建造效果 。 ”
打造智慧场馆
“冰丝带”是一座智慧场馆 。 李久林说 , “冰丝带”建造过程中采用了智能方式 。 “像混凝土构建、看台、钢结构、索网、屋面等 , 全部是在工厂建设完成 , 在现场就像组装汽车一样 , 把它们组装在一起 , 这个过程中大量应用了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 。 ”
“比如钢结构环桁架 , 一个8000多吨的钢结构实际上是在场馆外侧87米远的地方‘拼’起来 , 通过计算机控制爬行机器人推动桁架滑移到场馆上面 。 场馆里面混凝土结构在施工 , 外侧的钢结构也在施工 , 两个同时完成混凝土封顶 。 那边钢结构拼完了 , 通过机器人滑过来安装到位 , 大大节约了工期 。 ”李久林说 。
除了建造实体场馆 , 科研团队还在计算机里同步建造数字场馆 。 李久林介绍 , 基于建筑信息模型技术 , 从设计施工到最后的交付 , “冰丝带”从图纸变为现实的同时 , 还有一个跟它一模一样的数字速滑馆也“落成”了 。
在运行过程中 , “冰丝带”上面有大量传感器 。 通过管理平台 , 各种数据实时传输到数字场馆上 , 实现数字孪生 , 对实体场馆进行精细调控 。
本文部分素材来自大型科普融媒体节目《人民冰雪·冰雪科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