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三位剑桥学霸冲刺IPO,阿里投钱,华为买单( 三 )



“期间 , 我遭遇过无数冷眼和无视 , 但任何困难都未动摇过我的信心 。 ”他回忆道 。

对外汉语市场天花板不高 , 高始兴转向国内英语教学 。 彼时 , 市场对人工智能、语音识别的技术认知度低 , 思必驰陷入经营困境 。

2011年 , 苹果上线Siri功能 , 语音交互市场一时间风光无两 。 高始兴看到希望 , 将教育业务剥离 , 单独成立驰声科技 , 思必驰则钻研智能硬件 。

俞凯在第二年回国 , 成为上海交大的教授 , 以学校基础研究支撑公司科研 , 帮助思必驰实现商业化变现 。



“早期我们是拿着锤子找钉子 , 拼命找客户 , 让客户把人工智能技术用上去 , 客户都是半推半就 , 而且场景有限 。 ”

找钱做研发 , 思必驰在2012年开始接触资本 , 完成了上千万A轮融资 。

IPO前 , 思必驰累计完成7轮融资 , 融资总金额超12亿元 , 联想、阿里、富士康、联发科、深创投、美的、中信证券等机构均在投资者之列 。

IPO前 , 阿里持股13.22%% , 为思必驰最大的机构股东 。 高始兴、俞凯分别持股11.53%、7.96% , 并与达孜积慧(员工持股平台)、联合创始人林远东签订一致行动协议 , 高、俞为公司实控人 , 合计控股36.77% 。



按2020年8月思必驰Pre-IPO轮融后估值约45亿元计算 , 高始兴身价早已超过5个亿 。

2021年平安夜 , 思必驰签下大订单 。 “两杯扎啤下肚 , 一杯敬百折不挠不言弃 , 今天的我们;一杯敬遇到困难依然不言弃 , 明天的我们 。 ”高始兴在项目群里说 。

如今站在上市关口 , 剑桥学霸勇气不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