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受伤却又最快恢复”,疫情中的上海制造业,有股不为人知的韧劲……( 二 )


国内国外布局步伐未停
业务布国内、走国外 , 上海企业也做到了 。
智慧港口解决方案供应商西井科技 , 在上海本土诞生 , 业务触角却遍布海内外 。 此轮疫情发生以来 , 让CEO谭黎敏尤为感动且倍感振奋的 , 至少有两件事——
一件发生在国外 。 考虑到欧洲集装箱供应链展览会6月在荷兰举行 , 西井科技已出差海外多月、本可返沪的同事 , 毅然选择继续驻守 , 以“孤勇者”姿态替公司参展 。 尽管参展阵容并不豪华 , 但西井科技的全球首款全时无人驾驶量产商用车Q-Truck仍惊艳四座 , 吸引瑞典、德国、荷兰、马来西亚港口及中欧班列前来咨询 。
“最受伤却又最快恢复”,疫情中的上海制造业,有股不为人知的韧劲……
文章图片
展会现场的西井科技展台 。
第二件发生在国内 。 疫情最严峻时 , 公司并非独自战斗 , 在市场监管局等政府部门助力下 , 西井科技顽强推进Q-Truck产品的欧盟CE认证 。 由西井科技研发生产的Q-Truck , 可应用于码头、口岸、铁路、物流园区等多个场景 , 2020年起“出海” , 已落地泰国林查班港、中远海运阿布扎比哈利法港二期码头等 , 并于去年底酝酿拓展欧洲市场 。 上海政府部门听闻后 , 主动帮助对接“一带一路”国际认证联盟 。 当认证推进到今年4月、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时 , 却遇疫情 , 企业随即请北德专家在线指导 , 产品从上海辗转运抵武汉完成车辆测试……重重困难下 , 企业迸发出强劲韧性与智慧 。
“最受伤却又最快恢复”,疫情中的上海制造业,有股不为人知的韧劲……
文章图片
Q-Truck无人驾驶车在泰国码头作业 。
终于 , Q-Truck于6月如愿获得欧盟CE认证 , 这意味着此款“上海智造”在技术要求上完全满足欧盟标准 。 此后 , 公司又马不停蹄 , 加大在人工智能、智能驾驶、换电等核心产品的专利保护力度 , 加速海外知识产权布局 。 谭黎敏透露 , 目前公司业务已遍及海内外90余个港口、大型物流园等 , 今年上半年在全球范围内累计签约客户数达60家 , 营收同比已上升10倍 。 “疫情中我们通过自身努力和政府部门全力支持 , 将损失降到了最低 。 疫情后 , 快速新增的客户 , 成为我们直面艰难挑战的最好回报 。 ”
制造业“数转”因疫加速
添“数字” , 降成本 , 上海制造业正猛踩油门 , 加紧补上短板 。
疫情下 , 工业企业对于数字化生产管理的需求变得前所未有的强烈 , 对此 , 羚数智能创始人郭文蔚感触至深 。 他透露 , 近期公司签约的中大型制造业客户既多又快 , 数量每周均呈指数级增长 。
“最受伤却又最快恢复”,疫情中的上海制造业,有股不为人知的韧劲……
文章图片
如一家在汽车零部件细分领域国内排名第一的上海企业 , 5月起向羚数智能“搬救兵” 。 该企业年产值约8亿元 , 主要为大众、一汽、吉利和比亚迪整车厂供货 , 因疫情短暂停摆 , 今年下半年订单较去年同期反而增长超过40% 。 不过 , 疫情后 , 城市人口净流入不足导致招工难 , 防疫手势又强化了产线“少人化”要求 , 再加上临时新购设备短期内无法到位 , 面对激增订单 , 企业一度愁煞 。 加大生产管理中的数字化投入成为解决方案之一 。 据介绍 , 生产管理环节的数字化运营 , 通过高级算法 , 可实现隐患排除、设备维保、自动推荐解决方案等 , 从而大幅提升人效 。
“最受伤却又最快恢复”,疫情中的上海制造业,有股不为人知的韧劲……
文章图片
“以数字化武装、花最小代价实现降本增效 , 这已是被证明了无数次的制造业转型之路 。 ”郭文蔚透露 , 沪上一家航空航天产业链企业 , 去年10月开启“数智运营”后 , 企业排产、统计时间节省50% , 单人单产效率提升50% , 生产稳定性及无故障生产周期提升了100% , 即便在今年疫情极端情况下 , 企业产能损失也被最大限度地降低到30%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