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群|大数据时代的爱情,真有那么靠谱吗?( 二 )


文章插图

由于工作繁忙,此后张静大约冷落了这个App近一周,等她再次登陆,点进页面的时候,却发现这位网友在这期间给她留了言。与往常不同,这一次留言中的内容与电影无关,与“他”自己有关。学历、正在从事的工作、家乡在何方……在这段类似自我介绍的留言中,最后一句是“如果没有冒犯的话,这是我的微信号,你可以加我。”
面对男生的热情,张静是犹豫的。网络对面是没有任何交集的陌生人,网络这头又是平淡如水的生活。考虑了两天后,张静决定给这个热情且有分寸的男生一次机会。这段线上的偶遇也逐步转向现实世界,圣诞节那天,他们见了第一面,吃了第一顿饭,自然而然开始一段关系。
2020年6月,交往一年有余,张静和男友领了结婚证,走入了人生的新阶段。
因为一直从事电脑技术工作,在对待交友App上,张静颇为谨慎。她建议大家要适度保留提防之心,但相信这类App的存在具备合理性,因为它们为本来完全没有交点的陌生人,提供了交点。对张静而言,一个App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在于使用者的用意,怀着真诚的心,通过所谓“看脸”的交友软件,也可能找到未来伴侣。
目前,张静已经领证一年多。婚礼、婆媳关系、生育问题……开始成为让她头疼的事情,也让她一度与丈夫争吵。当线上关系来到线下,融入柴米油盐以后,婚姻的龃龉并没有因为相识方式的不同而随之消弭。
“变味儿了”,却也印证着一种现实
身为“95后”的刘远修在一个名为“Soul”的App上,认识了如今的女友。关系稳定后,两人从不同城市“双向奔赴”,来到成都工作、定居。
然而他对这个App“颇有微词”。“变味儿了”,这是刘远修对这个App使用三年多来的评价,却也印证着一种现实。
微信群|大数据时代的爱情,真有那么靠谱吗?
文章插图

刘远修是这个App最早的一批使用者,从内测开始“入坑”,最初这个软件比较小众,还在大连读研究生的刘远修把它当作难得的对外窗口,可以看见自己的朋友圈以外的世界,那些人们会分享真实的生活。
他曾在这里欣赏过别人的书法,听过他人的歌声;也遇到过即将出国却不知道应不应该和暗恋的人表白的男生,还给这位陌生人出谋划策。和女友的相遇,起源于对方在他分享的“瞬间”下的评论,聊着聊着发现两人有着某些相同经历,最终在这位姑娘休病假期间,去姑娘的家乡探望,并逐渐确立起了关系。
偶遇是机缘,但刘远修觉得越来越多的“故意”正在摧毁这个平台的多样性,“男男女女发两张自拍就算分享生活了?”刘远修说更多的评论是“处不处对象”,真诚的问候越来越少。
刘远修说可以理解这样一种趋势,资本的导向依据市场,大家有这个需求也就会有相应的发展方向,平台为了维持用户量以及生存,必须去迎合一些快餐化的社交方式,而曾经真正在这里进行“灵魂偶遇”的用户却被筛选了出去。
“有人会因为照片下的点赞捧场而迷失。”刘远修说,这些繁荣的追捧背后,本质依旧是无聊、无趣。想跳出这个怪圈,多看书,搞点兴趣爱好,回归真实生活才是最有效的。
微信相亲群内组织方统计男女双方信息列表。
尝试“七天线上情侣挑战”
学历、身高、年龄、工作、收入、有无房产乃至家庭条件,这些信息成为EXCEL表格中一行行数据,在线上相亲群中流转。无需姓名,只要报上编号,就能让主办方获知你心仪的相亲对象。
微信群|大数据时代的爱情,真有那么靠谱吗?
文章插图

交大红娘、申江一姐、Meet另一个我、引力说……这些都是提供相亲渠道的微信公众号。2020年,因为疫情原因,方羽参加了两场线上相亲的微信群。原本方羽想着,这种方式不用出门,也无需精心打扮,还能避免社交恐惧症发作。很快,在这一套所谓的高效机制背后,方羽更多感到的是冷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