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水冲不走龙王庙:中国人的治水智慧( 二 )


以堤坝工程阻挡洪水侵袭 , 保护河道两岸城池、村庄和农田的理念 , 是我国历代防洪思想的主流 。 从神话传说中的"稣障洪水 , 作城挡之"开始 , 经过战国时期开始的大规模实践应用 , 堤防工程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
此外 , 古人还尝试对水流进行"分洪"来削减单个河道中的水流规模 , 并结合"用洪"的理念来将洪水变危为宝 , 以达到减少洪灾 , 并灌溉农业的效果 。 其中 , 都江堰结合了"分水而治"、"借洪灌溉"、"飞沙溢流"等先进理念 , 成为最具代表性的水利工程之一;王景修建了千里大堤 , 并保障了黄河八百年无水患 。 在明清时期 , 我国进一步发展出"束水攻沙"的治河主张 , 从单纯地筑堤挡水 , 发展为通过堤坝约束水流 , 并通过水流冲刷淤积泥沙 , 以达到防洪治河的目的 。
大水冲不走龙王庙:中国人的治水智慧
文章图片
都江堰(图片来源:veer图库)
"化洪为宝"——新中国水利建设的与时俱进
二十世纪以来 , 世界各国逐渐认识到水库大坝所具有的河流治理、能源供给与农业灌溉的多重优势 , 并开启了大规模的水利开发建设工作 。 全球范围内的防洪减灾实践表明 , 以堤防、水库、河道整治、分洪区、水土保持工程为主的工程防洪措施是治理洪水最为有效的方法 。 发达国家对江河水资源的开发历史较长 , 较早地形成了具有显著防洪效益的工程体系 。
相比之下 , 受限于种种因素 , 中国的水利事业发展较晚 。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 , 我国仅有21座高于30m的大坝 , "大雨大灾 , 小雨小灾 , 无雨旱灾"的现象十分常见 。
为了传承五千年的"治水"理想 , 1949年后 , 我国也开启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过程 , 截止1978年 , 我国拥有高于30m的大坝增加至3651座 , 并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工程技术差距 。
大水冲不走龙王庙:中国人的治水智慧
文章图片
全球主要国家30m高以上大坝数量统计(图片来源:https://www.sciencedirect.com)
二十一世纪以来 , 以二滩、三峡、南水北调工程、小湾、糯扎渡等特大水利工程的建成为标准 , 我国的巨型工程在功能性与安全性方面居于国际领先地位 , 经受了1998年大洪水、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严峻考验 , 并占据了一半以上的国际水利水电建设市场份额 。
截至2014年 , 中国建成各类水库9.8万多座 , 超30m高的大坝6539座 , 占世界总数的43% , 并提供了6.9×107hm2的有效农业灌溉面积(占全球的23%)与3×108kW的水电总装机容量(占全球的27%) 。 当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水库大坝数量最多、农田灌溉面积最大、水电总装机容量最大、调水工程里程最长的国家 。
大水冲不走龙王庙:中国人的治水智慧
文章图片
三峡大坝(图片来源:veer图库)【大水冲不走龙王庙:中国人的治水智慧】与古人不同的是 , 我国当代的治水措施堪称"软硬兼施" 。 在大规模建设水利措施之外 , 我国采用了全球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 通过以水定城、以水定产、水权交易市场等措施 , 来保障水资源的精准分配 。 部分水资源紧缺的河流(例如塔里木河) , 水资源的分配能够精准到立方米级 。 此外 , 我国推行"河长制"、"湖长制" , 力求通过生态治理来从根源上解决水污染与水土流失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