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式创新|在城里活不下去的年轻人,回农村搞自媒体( 三 )



这些在农村搞新媒体的UP主 , 小部分 , 是在农村老家一战二战考研的年轻人 。 大部分 , 是城市里厌倦了流水线、行政、外卖、新闻广告工作的返乡之人 。 他们因为各种原因 , 与城市格格不入 。 比如无法接受夸张宣传的广告从业者 。 备受007折磨的室内设计师 。 人怀念故乡 , 通常有两种情况 , 一是混得特别好 , 建设家乡给祖辈长长脸 。 二是混不下去 , 生活苦闷的时候 , 回故乡另谋出路 。 早些年 , 我们向往城市 , 是因为我们认为城市代表着更好的人生 , 而彼时的城市确实赐予我们无数财富的希望 , 让奋斗的年轻人得以扎根 。

现在 , 这些回农村的人也是这样 , 他们实际上追求的 , 是一种心中的选择 。 一种比流水线、格子间更幸福舒适的选择 。 2021年末 , 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4.72% , 而在2000年 , 这个数字是36% 。 城市吸纳了数以亿计的青年劳动力 , 他们在这里结婚 , 生子 , 孕育出下一代 。 这些新一代几乎从来没在农村生活过 , 人们在视频评论区对乡村生活的纸上谈兵 , 特别像曾经乡村对城市的梦幻想象 。 政治书里写 , 上海有磁悬浮列车 , 有500米高的东方明珠电视塔 , 有五颜六色的霓虹灯光 。

进城后因为认知不同产生的矛盾 , 推动了不少00年左右的文艺作品剧情 。 尚未适应城市化速度的民工 , 在脚手架上摸爬滚打 , 他们被紫外线灼伤的皮肤打上城市蜕变的烙印 。 以进城为关键词 , 能搜索到一连串不带重样的“××进城”电视剧 。 这些新一代 , 只能在父辈的描述里构筑家乡 , 在城市化的废墟里眺望家乡 , 却终难窥家乡全貌 。 只有生活在那里的人 , 才知道那片土地上沟壑的含义 。 而在中国人的精神里 , 始终有一个故乡的概念 , 这个地方永远清风明月 , 小桥流水 , 炊烟袅袅 。 二十年前 , 这个地方是北上广 , 包容一切梦想 。 现在 , 这个地方是莲花香池水沟子 , 是回村搞短视频 。 但不论追逐的是哪一个端点 , 都是从土地里汲取力量 。 中国人的一生 , 是被乡土拴住的一生 , 土地可以盖1㎡13万的大楼 。 也可以种亩产800元的农作物 。 回到乡村的这些创作者们 , 实际上是一种逆城市化的迁徙 , 而大地上的每一种迁徙都殊途同归 。 不管是以前的乡村猎奇城市 , 还是如今的城市猎奇乡村 , 本质上 , 都是人的循环 。 二十年前 , 从耕田和工厂脱离出来的探路者替我们打探城市的动向 , 向我们传授城市化和国际化的消息 , 向我们展示更好生活的可能性 。 如今面对这些跑回农村的年轻人 , 村里邻居嘲笑他们:“上大学有啥用 , 不也是灰溜溜回家待着” 。 这种嘲笑似曾相识:“你看他投机倒把!”“他在街上支个摊 , 干上个体户了 , 多丢人啊 。 ”如今回流农村的年轻人 , 他们跟二十年前下岗、被买断工龄的人一样 , 都是在自谋生路 , 只不过这次他们的谋生手段换成了拍自媒体视频 。 当生存环境受到威胁 , 生物的本能就会鼓动他们向心中的希望进发 , 如是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