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科技|小米从不回头( 三 )


米徕合作始末当世界顶级相机品牌徕卡向小米伸出合作的橄榄枝时 , 小米才猛然发现 , 这些年长期以来从硬件打磨 , 到用户体验 , 再到突破自我的努力 , 被外界看在眼里 。
尽管徕卡比小米大110岁 , 但却对这家年轻而勇于探索的公司产生了深刻的价值认同 , 并最终决定与小米一起探索移动摄影新时代 。

就连小米都不知道的是 , 徕卡的德国工程师队伍中藏着很多米粉 , 小米11 Ultra的极致影像能力带给他们很大的冲击 , 使得他们在与小米接触时 , 毫不掩饰自己的尊重与欣赏 。
二者的合作基于两个共同的目标 , 一方面是进一步提升移动摄影的表现能力 , 让每个人都能成为创作者 , 随时随地记录真实而美好的生活瞬间;另一方面 , 徕卡在光学工程、影调调校、美学理解方面的百年积累 , 也可以和小米一起在手机上打造原汁原味的徕卡影像风格 , 助力小米实现影像的高端品味 。
在合作过程中 , 徕卡也向小米展现了打磨一款高端产品需要经历一段怎样的过程 。 无论是对审美精深的洞见 , 还是对产品苛刻的态度 , 这个百年品牌无比珍视自己的名字、Logo、理念、历史 , 他们与移动品牌合作 , 更希望分享自己的技术与认知 。
即便在具体研发过程中存在很多关于如何达到完美画质的争论 , 但小米与徕卡终归是在影像理念上达成了契合 , 同时都希望这次合作可以为用户带来卓越、优雅、自由、充满创造力的产品 。
因为疫情的原因 , 双方的联合研发与画质调校最初一直是远程进行 。 虽然通信技术的进步让大家在视频两端无缝衔接 , 但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 。 一次对于照片画质的讨论中 , 小米工程师与徕卡工程师很久都吵不出结果 , 一名徕卡工程师说出一句让小米团队难以忘怀的话:
“我没法确定这张照片怎么调更真实 , 因为我不在那片阳光下 。 ”
大家意识到:如果想让画质和影调再提升一个高度 , 就必须要双方团队一起去拍摄 , 一起亲眼看到真实的场景 , 才能真正决定怎么调校影像 。 既然方向已经确定 , 就没什么可犹豫 。
中国虎年春节刚结束不久 , 在徕卡董事会的亲自批准下 , 两名资深的徕卡工程师 , 乘坐航班 , 降落在青岛 。 三周隔离后 , 他们乘高铁抵达北京 , 领到小米科技园的工卡 , 和此前通过视频“网聊”的小米相机工程师一起坐进了相机实验室 。
对于徕卡工程师来说 , 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让小米12S系列拍摄的每一张照片 , 都最大限度符合徕卡的影调和审美标准 。 为此 , 双方团队往往会先在电脑上制作一张理想效果图 , 然后用手机反复实拍 , 再将得到的照片进行调试 , 使之不断趋近于“徕卡美学”并最终完全符合要求 。
这个过程是很枯燥的——数百个测试场景 , 260场技术讨论会 , 近300个技术文档 , 仅白平衡和自动曝光的测试样片就拍摄了25万张......但在小米科技园的近100个日夜里 , 徕卡工程师却始终一丝不苟 , 他们和小米团队一起拍摄、讨论、争吵、反复审核、微调 , 并用一点点时间庆祝下每次联调的成功 。
除此之外 , 徕卡工程师们的生活也很快和每个小米员工一样:在公司附近租房、用手机点外卖、骑共享单车上班 , 去食堂打饭 。 而那些晨光微曦的清晨、月朗星稀的深夜、灯火斑斓的街巷、阳光灿烂的天空 , 都成为了双方工程师一次次举起手机、按下快门的特别回忆 。
小米手机产品经理田逸飞还讲述了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 小米12S系列独有的“徕卡经典”与“徕卡生动”双画质一经发布就引发了不少网友热议 , 但一开始 , “徕卡生动”模式并没有列入徕卡的开发计划之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