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科技|小米从不回头

小米科技|小米从不回头

文章图片

小米科技|小米从不回头

文章图片

小米科技|小米从不回头

文章图片

小米科技|小米从不回头

撰文| 王   潘

编辑| 吴先之
当下 , 手机厂商发力影像已不再是新鲜事 。
从早期围绕像素展开的参数战 , 到后来供应链升级缔造的硬件战 , 再到去年爆发的自研影像芯片战 , 小米并未缺席 。
不久前 , 小米宣布启动影像战略升级 , 无论是理念与技术 , 还是架构与生态四个层面都在发生变化 。
如果说 , 战略升级更像是技术脉络的演进 , 那与徕卡达成影像战略合作 , 则象征着小米的影像观开始触及美学层面 。 正如前不久小米12S的发布会上雷军所说那般 , 影像是这个时代 , 人们最重要的语言 。
这一举动 , 让人不禁嗅到了小米对产品价值的衡量出现了变化 。 一个好产品如何定义?是参数 , 还是实现人的价值?

在这几年的迭代中 , 小米逐渐强调从“性能领先”到“体验优先”的转变 , 这背后与技术实力、研发能力、价值判断等因素息息相关 。 在技术上的积累与观念上的转变 , 使得小米有了更多从容和自信 。
小米“堆料”简史将时间拨回2011年 , 北京789艺术中心 。
无数年轻人几乎挤爆现场 , 人们热情高涨 , 为一部横空出世的手机而欢呼 。 “小米”这个词从那时开始烙在了移动时代 , 成为媒体和网友讨论的话题 。 随后 , 小米以性价比切入市场 , 与数码发烧友产生化合反应 , 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米粉 , 在数码圈发展史上留下了属于自己的精彩故事 。

彼时 , 手机行业由功能机向智能手机转型 , 大众对消费电子产品的认知尚处懵懂期 , \"像素\"、“价格”或许是唯数不多能被比较与讨论的参数 。
但数码\"发烧友\"却与普罗大众不同 , 他们不仅关心摄像头的像素 , 还在意SoC频率、电池容量、屏幕面板、内存大小等具体的参数 。 热情助推下 , 甚至不少米粉对操作系统亦有研究 。
这些人构成了第一代米粉的用户画像 , 他们从硬件参数和技术的角度 , 对小米的态度经历了认识、认同到推崇的变化 , 凭借着专业性、真诚、热情为小米树立了口碑 , 吸引了更大范围的普通消费者选择小米 , 成就了初创时“口碑营销”的奇迹 。
小米手机一经问世便大获成功的原因正在于此:凭借先行铺开的MIUI系统 , 以及在互联网上对手机硬件规格参数、跑分的量化和展示 , 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手机赛道的逻辑——将消费认知由满足基本功能的模糊期待 , 提升到性能、硬件的精确化比较 。
与其说小米掐准了\"发烧友\"群体的支持与热捧 , 不如说其精准把握住了手机消费市场 , 通过参数、跑分将各款机型优劣量化 , 以突出自身配置优势 , 让“性价比”一目了然 , 在当时的众多国产杂牌手机中鹤立鸡群 。
2013年上半年 , 余承东曾对线下门店开展调研 。 当时 , 手机店里鲜有华为的身影 , 相比之下 , 小米则门庭若市 , 商户甚至会自己在线上抢购 , 然后在线下以溢价售卖 。 可见小米手机诞生之初的热度 , 就连小米自己都没有料到 。
随着手机赛道逐渐成熟 , 各厂商对供应链的掌握愈发充分 , 小米再也无法复刻性价比碾压同级产品的成功路径 。 也正是这段时间 , 中兴、联想、360、乐视、魅族等玩家纷纷试图攻入小米腹地 , 它们都试图\"用小米的打法来打小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