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人工智能教育产品 要从教育的外围走入内核( 二 )


谭茗洲表示:“儿童教育陪伴AI产品为儿童类产品市场打开一道新的缺口 , 但这是一个需要技术沉淀和经验积累的领域 , 目前问题主要表现在:儿童教育陪伴智能产品还是弱人工智能 , 如语音对话达不到顺畅程度、人机交互体验感差、同类产品差异性不大等 。 ”
就内容而言 , AI语音交互已然成为早教产品的竞争焦点 。 “市面上现有的智能早教产品往往在语音交互体验上不过关 , 常常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 。 这不是因为机器人听不到、听不懂儿童的语言 , 而是因为背后缺乏足够的语义库做支撑——机器人不知道怎么回答 。 ”酷旗创始人兼总经理方勇指出 。 一些大的AI公司提供的是面向各行各业的标准化、通用化的引擎技术 , 尚没有精力深挖儿童语义这个细分市场 。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温斯顿认为:“人工智能就是研究如何使计算机去做过去只有人才能做的智能工作 。 ”即AI必须具备人所特有的部分能力 , 完成人才能完成的部分复杂工作 。 而在教育中 , 一个优秀老师最值得为人称道之处 , 在于能提供针对性指导来帮助学生查明弊病以期提升 , 讲课技巧、知识量、技术手段等皆为辅助 , 这正是AI教育产品努力的方向 。
“现在市场上很多产品 , 打着人工智能教育的旗号但未必真正具有人工智能的技术 , 只是将各种数据分类整理存放于应用之中 , 这些只是外围的教育环节 , 往内核一走 , 就经不起推敲 。 ”高宇表示 。
对孩子的教育陪伴不能完全依赖AI
“人工智能不能只是单一的教或练 , 而是要触及教育的核心——教与学 , 只有这样才能解决传统教学的难题 , 推动未来儿童教育的发展 。 ”高宇表示 , 对于AI教育陪伴产品 , 不能光打着AI+教育的口号 , 而是应该真正在教育产品的内容上下功夫 , 在大数据的基础上 , 以学习者为中心 , 数据化分析学生不懂、不会的知识点 , 即所谓的“学己所需”;同时AI还要帮助老师实现教学效果的精准化和个性化 , 即所谓的“因材施教” 。 AI在充分收集和处理教与学两端的大数据后 , 才能在具体教学场景之中形成个性化画像 , 最终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目的 。
高宇强调 , 教育应该是老师、家长、学生共同完成的任务 , 不能完全交由智能产品 , AI教育陪伴产品需要成人的监管 。 学生在利用智能产品学习时 , 家长也应进行一定的辅助工作 , 监督孩子们举一反三自己去复习 , 绝不能放任不管 。
“我们在教学工作中 , 利用到的一些人工智能教育产品 , 都是辅助老师的日常教学工作 , 对于学生思想品德、学习习惯、认知习惯的培养是离不开教师的 。 目前人工智能产品辅助教学在学校教育中已经有一些尝试 , 比如人脸识别和安保工作的结合、学生成绩评价分析、智能图书馆和智能科学馆等 , 均是以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于教学 。 ”高宇表示 。
谭茗洲表示 , 陪伴型人工智能技术改变了传统教育的育人目标 , 让一对一的因材施教成为可能 。 相信未来陪伴型人工智能教育产品可以针对学生具体情况和个体需求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改变整个教学流程 , 释放教师人力 , 并基于教学大数据进行决策 , 实现精准教学的同时使学习速度和灵活性得到进一步提升;从教学质量、教学效率以及教学公平三方面创造教育价值 , 全方位提升教师、学校以及区域教育系统等教学质量 。 采访人员 华 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