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科技|5G标准迎来上半场收官之作,新杀手级应用可能蕴藏其中( 二 )


高通的思路是 , 通信技术的本质是用电磁波传输信息 。 而要增加无线传输速率 , 也就只有两种方法 , 一是增加频谱利用率 , 二是增加频谱带宽 。 在频率利用率总会达到极限的情况下 , 将频谱扩展到毫米波 , 是提高5G速率的不二法门 。
所以 , 高通在R17版本上的第一个关键发明领域 , 就是支持毫米波频段的扩展 , 定义了一个被称为FR2-2的全新独特频率范围(从52.6 GHz到71 GHz) 。 更关键的是 , 频段包括了全球免许可的60 GHz频段(57 GHz至71 GHz) , 这会让公共网络和企业专网的5G部署变得更加容易 。



但是 , 仅仅是“网速之快”还不够 , 与之相呼应的 , 还要一个强调“反馈时间”的“时间之快” , 类似人体的“反射弧”——时延 。 在5G三大场景里 , 它又被称为URLLC(高可靠低时延) 。 低时延几个字看起来专业 , 但其实国内几亿 “农药玩家” 大概都遭遇过时延之痛 。 因为一旦他们游戏画面的右上角 , 一个表示通信时延的数字变红 , 就意味着自己将无法顺利控制角色 , 被击杀就在一瞬间了 。
如果玩家在手游这个基本消费级场景都需要低时延 , 未来在AR/VR元宇宙中的娱乐互动场景 , 想避免画面跟不上导致的头晕 , 就更需要低时延了 。
而在工业互联网等产业互联网场景中 , 企业用户对时延的追求更是达到了极致 。 在制造业工厂中 , 工业机器人的协同管理 , 和产品线的实时控制 , 往往要求时延达到“个毫秒级” 。 对于时延的问题 , 毫米波同样有用武之地 。
“快”和“低时延”保证了网络中的个体体验 , 让每一个用户有更好的通信感受 , 让每一个物联网单元有更高的使用效率 。 但对网络而言 ,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命题要解决 , 那就是如何提高网络的总体经济价值 。 和它关联的名词叫规模 , 和它关联的规则 , 叫梅特卡夫定律 。
规模之王 , 价值之王
梅特卡夫定律由学者乔治·吉尔德在1993年提出 , 但最终以计算机网络先驱、3Com公司的创始人梅特卡夫命名 。 其内容是:一个网络的价值 , 等于该网络内的节点数的平方 , 而且该网络的价值与联网的用户数的平方成正比 。 也就是说 , 一个网络的用户数目越多 , 那么整个网络和该网络内的每台电脑的价值也就越大 。
从以万台计算的主机网络 , 到几亿规模的PC互联网 , 再到几十亿规模的移动互联网 , 充分验证了梅特卡夫定律有效性 。
但是 , 在全球智能手机用户接近40亿的情况下 , 我们还有可能让网络规模更大吗?5G专家的答案是 , 依然有可能 。 虽然消费者用户已经逐渐饱和了 , 但是物联网设备正在迎头赶上 , 这就是通信人经常会提到的一句口号:万物互联 。
实际上 , 物联网设备规模 , 也已经早早超越了人际网络 , 根据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数据显示 , 在2020年 , 全球物联网设备连接数就超过了126亿个 , 未来三年这个数字还要再翻一番 , 达到246亿个 。 井喷式的数据 , 或将带来井喷性的挑战 , 而R17对此也有应对之策——扩大物联网设备的支持种类 。
在5G标准支持下 , 如果说数据流量是机器的“食物” , 那么设备就是食物链的顶层 。 面向eMBB/URLLC(高带宽、低时延)特性的高性能终端 , 包括新型智能手机 , 有VR、AR眼镜 , 以及某些高性能工业设备 。
而处于信息食物链另一端的则是eMTC/NB-IoT(广物联)设备 。 这类终端的复杂度低 , 时延不敏感 , 对带宽要求也不高 。 典型代表 , 譬如采集电表数据的表计行业终端 , 实现共享单车连接的低端资产跟踪设备 , 和低端的可穿戴设备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