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AI启智 大有作为( 二 )


采访人员在现场看到,小白鼠颅内植入了一片超薄、超柔、高通量神经信号采集芯片。当小鼠运动、进食时,与神经信号处理接口电路直接相连的电脑能实时反映其脑电信号的变化情况。脑电极如何植入到大脑当中?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副所长陶虎研究员说,首先需要应用和电脑CPU芯片类似的工艺,制作出头发丝般粗细的柔性脑电极。再在麻醉后的小鼠大脑上,轻轻开一个小孔,直径甚至比毛孔还小,尽可能减少创伤。将脑电极植入后,小鼠仍可灵活自由地活动,留在大脑内部的神经电极可以把小鼠的脑电波传入电脑,后期可进行解码与人工智能预测。
大会|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AI启智 大有作为
文章插图
图说:高带宽深部电极用于猴动物模型
“我们目前已实现单电极器件集成2640通道,电极可免开颅微创植入且创口小于0.7毫米。”陶虎说,“此外,相较国外植入式的脑接口,我们团队主要聚焦于微创免开颅的脑机接口技术,也就是说因为我们的电极非常小,在头颅骨上打一个小孔就能放进去,有点像平时我们做针灸一样,带来的创伤是非常小的。”
目前,该系统已应用于鼠、兔、猴等多种动物模型,并能够实现术后30分钟内急性信号采集和长达8个月的稳定神经信号跟踪。据悉,陶虎团队使用有线、无线记录两种脑电信号采集模式,完成了包括癫痫在内一系列动物疾病模型的搭建与采集。团队可以按需定制电极种类与动物疾病模型,目前已为华山医院、瑞金医院等在内的20多家科研院所和医院提供脑机接口关键器件与装备、植入手术培训。
大会|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AI启智 大有作为
文章插图
图说: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屏幕上监测动物的脑部状态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研究高带宽、可长期稳定在体的柔性神经电极阵列技术,探索柔性神经电极微创植入自动手术机器人技术,并开发大规模神经信号编码与解码技术。”陶虎介绍。这项成果可应用于临床重大脑疾病诊治和脑功能探索,是解决渐冻症、高位截瘫、癫痫等重大脑疾病的重要手段。
国际协作跨界共创
“随着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来自真实世界的复杂场景和业务需求,决定了数字化转型已不再是一个企业,甚至一个行业可以独自完成的任务,‘跨界共创’是应对这一挑战的最好形式。”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兼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说。人工智能是上海着力发展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而微软历来有与上海长期创新合作的渊源,这一渊源更是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举办的四年间进一步深化,共同推动了全方位的AI国际创新合作生态,从AI基础研究到行业应用创新、AI人才培养,到整个人工智能生态的搭建。
大会|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AI启智 大有作为
文章插图
图说:中文写作智能辅导系统“小花狮”由华东师范大学和微软亚洲研究院联合推出
2019年4月,由浦东新区政府支持,张江集团与微软公司共同打造的微软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实验室在张江人工智能岛落户,这是微软在亚太地区开设的首家、全球第四家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实验室。实验室是微软为助推“人工智能硬件”创新研发和产业化专门设立的全球性研发机构,为上海企业提供智能制造产品研发的闭环创新服务。同年5月,由徐汇区政府、上海仪电集团、微软公司共同打造的微软-仪电人工智能创新院在上海揭牌,致力于人工智能在各行业“最后一公里”落地,并推动上海AI人才的培养。
如今,微软与上海各行各业的“跨界共创”的开放生态初见成效,不仅推动了人工智能的普及,也挖掘出了AI赋能行业的潜力。2020年,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交易量达1637万亿元人民币,约占上海各类金融要素市场交易总量的3/4。本币交易系统与外汇交易系统正是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核心系统,系统处理能力需超过每秒10万笔,延迟要控制在毫秒以内。作为承担系统建设和研发的中汇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为了突破系统性能瓶颈,与微软亚洲研究院合作创新开发了一套“流水线并行”的系统优化方案。近日,实验室传来好消息,“流水线并行”方案可将系统整体吞吐量提升20%,系统吞吐率TPS在实验室环境达到了14万/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