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地机器人|扫地机机器人发展史:曾经路都走不顺的它如何拿下全屋扫拖

一提到扫地机器人,想必大家都不会对它感到陌生 。现在,它早已成为了许多家庭中的必备智能电器之一,自动寻路,自主规划,扫拖一体,甚至还能利用集尘箱自己倒垃圾,俨然已经成为了家中的家务小能手 。
和许多科技产品一样,如此智能的扫地机器人也少不了漫长的发展,在不断的迭代发展中,才确立了如今最后的模样 。早在1985年,世界上第一台扫地机器人就已经登场 。日立公司的室内清洁机器人HCR-00于这一年展出,依靠陀螺仪和超声波雷达实现定位 。它的出现奠定了接下来近20年扫地机器人发展的基础,依靠超声波定位成为了共同的解决方案,庞大的体积也是它们共同的特点 。
扫地机器人|扫地机机器人发展史:曾经路都走不顺的它如何拿下全屋扫拖
文章图片

直到2002年,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家用机器人才开始出现 。从这一年开始,扫地机器人的体积开始越来越小 。第一代家用扫地机器人Roomba 400系列采用了随机碰撞算法用于导航,虽然没能做到自主寻路,但是依然能够保证覆盖大面积区域的清洁任务,因此一经推出,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扫地机器人也正式进入依靠陀螺仪+超声波+随机碰撞来感知环境的初级阶段 。
扫地机器人|扫地机机器人发展史:曾经路都走不顺的它如何拿下全屋扫拖
文章图片

但是此时扫地机器人的缺点依旧明显,运动随机性太强,同一块区域被反复清洁,而同时有的区域可能并不能够被覆盖,造成实际清扫范围对于全屋的覆盖并没有想象中提升的那么明显 。甚至需要额外的“灯塔”插件来辅助定位,房间摆的越多,清扫覆盖率就会更加完美 。
扫地机器人|扫地机机器人发展史:曾经路都走不顺的它如何拿下全屋扫拖
文章图片

【扫地机器人|扫地机机器人发展史:曾经路都走不顺的它如何拿下全屋扫拖】革命式的进步发生在2010年,在Neato XV-11扫地机器人上,第一次搭载了360°的激光雷达,可以通过扫描即时定位与环境地图构建(SLAM)让扫地机器人洞察周围的环境 。基于LDS激光雷达的传感器数据,SLAM算法能够有效解决智能扫地机器人在家庭环境中的定位、导航等需求,实现从上到下无死角的扫描和感知 。
扫地机器人|扫地机机器人发展史:曾经路都走不顺的它如何拿下全屋扫拖
文章图片

基于SLAM算法的扫地机器人的清扫过程
有了SLAM算法之后,家用扫地机器人也终于成熟,厂商们所需做的就是一些修修补补,提高算法的精度,扫地机器人的市场也迎来了飞快的发展,从曾经难得一见的稀缺物件,转眼间已经占领了20%的北美市场,走入大众的视野 。
而扫地机器人在国内的普及,则离不开石头科技做出的贡献 。在2016年8月,石头科技推出了米家扫地机器人,搭载自研的LDS 激光雷达+ SLAM算法,率先攻破了扫地机器人在智能感知与算法规划的技术壁垒,成为了全球首家将激光雷达技术大规模应用的企业 。这款爆款产品单品销量甚至超过了10亿人民币,第一个爆款让所有人都认识了扫地机器人这一新物种 。
有了米家扫地机器人这一个好的开始,石头科技接下来也推出了不少新品,在技术上又有的新的创新 。
扫地机器人|扫地机机器人发展史:曾经路都走不顺的它如何拿下全屋扫拖
文章图片

在接下来的石头扫地机器人T7 Pro上,石头就尝试加入了双目避障这一全新功能,提高扫地机器人对于地面小物体的感知,可以让机器人对于小物件的识别和避障能力大大增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