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品牌出海上一个七年》品类的突破之路:从母婴到玩具原来这么难

编辑导语:如今随着互联网行业的不断发展,品牌的海外电商市场也进步飞快,越来越多的品类开始参与到出海中去,但在其中也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和斗争;本文作者分享了关于品牌出海中品类的分析,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企业|《品牌出海上一个七年》品类的突破之路:从母婴到玩具原来这么难
文章插图
之前我们讲了全渠道、网络KOL、本地化、独立站等挑战,等企业将这些逐一打通,形成相应的壁垒后,就应该算是拥有一个相对成熟的品牌了。
我们看过去有一批成功的企业都走到了成熟的状态,但是再往下却增长乏力,甚至被时代所淘汰;海外的福特、东芝、Jcrew窘境频现,中国也有不少的例子。
企业在品牌成熟、全球布局后,再下一步会遇到什么挑战呢?这就是我们本文要讨论的主题:品类的突破——品牌增长的第二曲线。
一、跳出横向扩张进入新天地?永远没有不干涸的池塘。
上述不少失败的企业往往也没有做错什么事,他们都在自己原来的池塘里成为了数一数二的大鱼。但是很可惜,池塘干了。
李善友教授讲过多次的企业第二增长曲线,在第一增长曲线成熟后,企业需要找到新的增长点;而在消费品角度,最直接的新池塘,就是出海市场扩张。
中国市场饱和了我们去卖世界,但是世界市场饱和了我们去卖哪里呢?在移动互联网行业,很多的细分赛道开始讲混合品类、混合化;我们见到很多做漫画出海的开始做网文,其实背后的原因就是原有品类变现全球都遇到瓶颈,只好在新的领域里扩张。
很多成功的出海企业,已经面临着这一道大题,好孩子也不例外。
好孩子是一家做母婴的公司,在美国也做起来了不少品牌。但是有一个巨大的遗憾,就是这么多年一直也没做成玩具。我的老板Greg Miller在加入好孩子集团前是世界著名的孩之宝的副总裁。他有一个玩具梦,手上也有海量的美国大IP和玩具产业的connection;他曾经给我说过,(在当时)在母婴行业,玩具占据了80%的利润,而其他20%是母婴其他所有去分;而我们好孩子的投入是反过来的,这是一个遗憾。
在这一思路的带领下,我们进行了一些品类探索。
当时的思路是以现有资源,从相应的小IP入手,打造了一些和原产品供应链不太远的有轮玩具或三轮车,从这个角度逐渐切入玩具市场。
Greg带来了西方著名的小火车Thomas & Friends的IP,但是三年过去,我们发现困难仍旧比较大;以至于到今天好孩子在美国仍然没有比较成型的玩具品牌,尝试的其他家具如Crib之类的也停留在意愿层面。
对于好孩子这样不差钱不差人的团队,我总结来看,仍然有几个点相对难以突破:
1. Buyers不买账,路要重走一遍之前我们讲过美国的线下和零售渠道Retailer占据很大的话语权,为了不给自己培养不受控的合作方,他们有意引导企业在细分领域深扎,他们明确的表示不接受我们做出来的母婴之外的产品。
我记得当时和BabiesRus就曾经表示过我们想做玩具。但是他们半开玩笑的给我们说:现在BabiesRus(母婴店)已经有好多是好孩子的货了,我们不想ToysRus(玩具反斗城)也全是你们的货。所以至今我们还没有见到好孩子有产品进入玩具反斗城。站在他们角度也可以理解,如果他们大量产品线的采购都来自于一家企业,那么无疑会逐渐被我们牵着鼻子走。
2. 供应链要重新调整好孩子在建厂初期一度达到数十个厂房,连五金、印刷都是自己生产;但是在上一个十年里企业已经大量的进行优化整合,将很多上游不必要的产品划了出去。
对于一家企业来说,需要一个相对长的时间来调整自己的供应链与生产流程,玩具的生产线也不是说上就上的;所以我们当时的投入基本在有轮玩具(Thomas火车)、电动车、遥控车、三轮车这些上。总的来说这些属于玩具里面较为边缘的,对于积木、手办这些比较头部的品类无法染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