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的巨硬执念:探索硬件二十年 天价亏损交学费

微软的巨硬执念:探索硬件二十年 天价亏损交学费
文章插图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浪科技(ID:techsina),作者:郑峻,创业邦经授权转载,图源:图虫。
软件巨头微软始终有着巨硬的执念。
微软从来都不是一家硬件公司,核心业务是操作系统和企业软件。现任CEO纳德拉2014年上任之后,带领微软转向跨平台企业云服务。不过,这家科技巨头却从未放下自己的硬件梦想。
微软的硬件之路开始于本世纪初。当时微软陷入美国政府反垄断诉讼,被迫停止自己在软件领域的急剧扩张步伐,随之开始在其他方向寻求机会,在诸多消费电子硬件领域作出新的尝试。
过去二十年时间,微软的硬件努力主要专注在音乐播放器、游戏主机、智能手机和个人电脑等领域。其中既有成功立足市场的案例,也有诸多惨败被迫放弃的教训。不过,即便是获得成功的产品线,也是经过了多年的探索、失败和亏损,在微软的持续投入和研发坚持下,才得以逐渐获得市场认可。
Zune和Xbox悲喜两重天还记得10多年的热门美剧《生活大爆炸》(Big Band Theory)里谢尔顿(Sheldon Cooper)傲娇地说,自己不想要主流的iPod,想要微软的播放器。对于喜欢不随大流的用户来说,微软在2006年推出的音乐播放器Zune提供了另外一种设计风格和用户界面的小众选择。
Zune是微软追随苹果iPod和iTunes所推出的产品线,虽然有着硬朗的工业设计硬件风格,但上市节奏晚了整整五年时间,iPod早已成为美国市场的音乐播放器代名词和潮流文化的标志。品牌差距和软件Bug让Zune始终无法获得iPod那样的市场接受程度。
即便是在最好的年头,Zune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也仅有9%,远远低于iPod的65%。从2006年到2011年,仅仅五年时间,Zune只发布了三代产品,就被微软彻底放弃。微软之所以直接放弃,既有销量惨淡的原因,也是因为微软决定开始重整移动操作系统。
成功的产品都有着相通的原因,失败的产品则各有各的问题。相比之下,Xbox则是微软硬件的最成功范例,而成功秘诀无非还是持续投入硬件研发,扶持内容扩大生态,这似乎也是其他所有硬件产品的成功经验。
Xbox游戏主机项目诞生于1998年,当时最后一家美国游戏机厂商雅达利(Atari)在两年前退出了主机市场。从小玩游戏机长大的微软工程师们希望继续打造一款美国游戏主机,延续他们的情节。雅达利也是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曾经打工的公司,乔布斯还坑了老朋友一道。
2000年游戏开发者大会(GDC),盖茨公布了Xbox的第一代原型机产品。比尔盖茨本人也有着游戏情结,Xbox成为他在微软隐退之前的最后一款产品。2001年正式发布的Xbox第一代,到去年更新的Xbox Series S/X,微软先后发布了四代产品,在游戏主机市场上确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和索尼任天堂这两大日系厂商平分秋色。
Xbox的成功固然有微软硬件开发团队的功劳,但更离不开微软过去二十年的持续投资,尤其是不断收购游戏开发团队以扩充生态内容。Xbox第一代发布的次年(2002年),微软就斥资3.75亿美元收购了游戏开发商Rare。
从2002年至今,微软斥资超过200多亿美元,先后收购了几十家游戏工作室,并入到自己的Xbox游戏工作室业务中,Rare、Double Fine、Mojang、黑曜石娱乐、Ninja,诸多耳熟能详的游戏工作室都被微软收入帐下,最近一笔则是今年夏天斥资75亿美元收购ZeniMax。
第一代Xbox生命周期五年,全球累计销量超过2400万部。第二代Xbox从2005年到2014年,全球累计销量超过8500万部,尤其是2010年Kinect体感外设的上市,更是给Xbox 360带来了助推。或许是Xbox的成功给微软带来了巨大信心。过去十年,微软在硬件领域投入了更多资源,也进行了更多的尝试。另一方面,更犯下了更多的错误,交了更多的学费。在智能手机业务,微软几乎是战略性惨败;而在个人电脑领域,微软还在继续坚持和探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