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漩涡成都作为一个西部内陆城市|成都富士康为何竞争不过重庆、郑州?四川“一号工程”背后的尴尬

文|漩涡
成都作为一个西部内陆城市 , 既不沿江也不沿边 , 在传统工业时代 , 成都无疑是落伍了 。 但迈入21世纪 , 成都敏锐地捕捉到了电子信息业的发展机遇 , 经过多年努力 , 2020年成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突破万亿大关 , 跻身中西部第一 , 在全国IT格局中牢牢占据了内陆领头羊地位 。
在成都发展的历史中 , 电子信息产业是这座西部大城最闪亮的名片 , 回望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的光荣史 , 成都富士康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
文|漩涡成都作为一个西部内陆城市|成都富士康为何竞争不过重庆、郑州?四川“一号工程”背后的尴尬
文章图片
2000年四川作出《关于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决定》紧随其后 , 一个代号“611”的成都新世纪“一号工程”明确了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目标 。
在该战略的牵引下 , 成都斩获了一批电子信息龙头企业 , 如:英特尔、联想、富士康等 , 这里面不得不说到富士康 。
2010年富士康宣布在川投资约100亿美元 , 其预计营业收入达当年四川电子信息产业营收收入的1.6倍 , 占全省工业规模的13% , 庞大的投资让四川和成都迅速将该项目列为四川“1号工程” 。
文|漩涡成都作为一个西部内陆城市|成都富士康为何竞争不过重庆、郑州?四川“一号工程”背后的尴尬
文章图片
但成都富士康投产至今 , 却未能复制河南、重庆等地的发展奇迹 , 最尴尬的是时至今日成都富士康仍旧在川“招不满工人” 。 一系列问题 , 正在透露出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和城市资源 。
成都富士康百亿来蓉
在富士康入川以前 , 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形成了一定规模 , 尤其是英特尔带动了一大批上下游关联企业 , 但苦于规模一直没有实现变量 , 在产业链上也不完整 , 如能引进富士康等国际代工巨头势必能推动成都电子信息产业链的高端整合 。
2005年 , 成都火速出击对接富士康 , 但那时富士康正忙于布局中部和沿海地区 , 物流体系和通道不健全的西部成都还没有引起富士康的重视 。
直到2008年富士康才逐渐布局西部 , 四川作为西部经济第一大省 , 富士康要想布局西部 , 必然不会绕开四川 。 2009年 , 富士康宣布在成都投资建设:液晶显示生产线、LCD模组等多个项目 , 但并未包括终端产品生产线 。
文|漩涡成都作为一个西部内陆城市|成都富士康为何竞争不过重庆、郑州?四川“一号工程”背后的尴尬
文章图片
2010年 , 深圳富士康深陷“跳楼事件”的舆论漩涡 , 为此富士康决定加快(深圳富士康)产业外迁的步伐 , 其苹果手机生产线便是外迁的重头戏 , 收到消息赶来的各城招商组无不对该项目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 但富士康向各城招商组抛出了一个难题:“谁能在20天内找到一个10万平方米的厂房及能容纳2万人的宿舍?” 。
中部大城郑州率先找到一处14万平方米的产房 , 一举拿下富士康苹果手机生产线大项目 , 此后该项目直接推动了郑州产业的全面发展 。
成都虽然没能竞争过郑州 , 但此时正逢苹果平板刚发布便引起全球市场的广泛关注 , 成都决定对接富士康拿下该项目 。 最终成都如愿以偿 , 富士康苹果平板项目落子成都 , 该项目也成为成都富士康的代名词 。
文|漩涡成都作为一个西部内陆城市|成都富士康为何竞争不过重庆、郑州?四川“一号工程”背后的尴尬
文章图片
继而富士康来川入蓉的项目总投资已高达100亿美元 , 这对于成都和四川来讲是前所未有的大项目 , 为此四川专门为富士康设立“1号工程指挥部”协调处理成都富士康项目的推进 。
成都富士康项目一举拉动了成都电子信息前进了几个阶梯 , 奠定了成都IT“第四极”的地位 。 但成都富士康建成投产之后 , 为何没能复制河南、重庆等地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