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技术|隐私计算:护航数据价值,实现“可用不可见”( 二 )


同时 , 在应用开发环境中 , 隐私计算也会带来很多新的安全问题 , 比如算法歧视 , 又或者被黑客投入脏数据毒数据 , 存在数据投毒的风险 。 闫树表示 , 隐私计算技术产品的安全分级标准与行业信任共识仍有待建立 。
性能是隐私计算应用落地的保障 。 闫树介绍道 , 隐私计算产品安全、性能、准确性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抵消 。 目前 , 国内隐私计算产品在特定场景下已基本具备可用性 , 但在未来面临更多数据方、更大数据量、更复杂场景时 , 性能等指标仍有待加强 。
要成为核心底座仍任重道远
在政策驱动和市场需求的共同作用下 , 隐私计算成为商业和资本竞争的赛道市场 。 信息技术研究和分析公司Gartner在其报告中将隐私计算纳入2021年最前沿的九大趋势之一 , 并指出到2024年 , 全球隐私驱动的数据保护和合规技术支出将突破150亿美元以上 。
虽然隐私计算有望成为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的关键基础设施 , 但若要真正成为核心底座 , 仍然任重道远 。 闫树认为 , 隐私计算未来发展需对内实现互联互通 , 实现不同平台间的互认互用 , 破除平台壁垒 , 打通数据孤岛的同时避免催生数据群岛;要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仅靠隐私计算还不够 , 还需要加强隐私计算与AI、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的交叉融合 。
【人脸识别技术|隐私计算:护航数据价值,实现“可用不可见”】田天同样表示 , 隐私计算主要是解决数据链接问题 , 打开数据通路 , 让更多数据能够被使用 , 但实现数据价值之路 , 需要业务需求牵引 , 尤其是人工智能需求牵引 。 同时 , 面向AI的性能优化可以为隐私计算高效落地带来重大机遇 , 在实现跨业、跨域的数据融合基础上 , 深度挖掘与释放数据的最大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