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数字化转型中的数据价值释放:政企携手,打破数据“围墙”

数字化|数字化转型中的数据价值释放:政企携手,打破数据“围墙”
文章插图

2010年10月23日《卫报》利用维基解密的数据做了一篇“数据新闻”,将伊拉克战争中所有的人员伤亡情况均标注于地图之上。地图上一个红点便代表一次死伤事件,当读者用鼠标点击红点后,弹出的窗口配有详细的说明,包括伤亡人数、时间,造成伤亡的具体原因。其中,密布的红点多达39万,显得格外触目惊心。
此新闻一经刊出,该数据立即引起人心震动,最终推动英国做出撤出驻伊拉克军队的决定。
数字化|数字化转型中的数据价值释放:政企携手,打破数据“围墙”
文章插图

事实上,这是大数据在人类生活应用中的一个实景。尽管目前数据并没有列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但人们认为,实现它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未来,数据资源将和土地、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一样,成为政府管理与企业经营的主要战略资源。
有数据统计,2019-2021年,大数据市场规模仍将保持30%以上的增长速度。2021年,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将达到4920.3亿元。只是,在中国大数据发展进入快速发展期的时候,我们还需看到,这一产业仍存在着许多痛点,存在着投入和产出并不匹配的现象。
谁在掌握大数据?在接受数据猿采访的时候,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市场营销学教授、蔡萬財教席教授,宾大沃顿中国中心主任、上海高金客座教授张忠指出,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公司搭建数据平台,然后把数据采集起来;第二个阶段是把采集来的数据进行处理;第三个阶段是把数据集中起来,集中上云;第四个阶段是人工智能发展出来以后,对数据处理方面,带来的新工具。
他认为,目前中国的大数据建设已经进入第四个阶段,但现在的问题是,即便政府和企业手中都掌握着很多数据,两者所掌握的数据性质依然是各不相同的。
数字化|数字化转型中的数据价值释放:政企携手,打破数据“围墙”
文章插图
图丨左数第二位:张忠
比如政府部门掌握的数据主要来自需要用政府力量进行的监测,如工业普查数据、工商税务信息、实时气象信息等。但这些数据企业都很难获得,即使可以获得,其成本也是巨大的。
而企业手中掌握的则是相对来说更为微观的数据,如企业的销售品类、交易流水、消费者特征等。但这些数据都很细碎,政府要及时获得也是十分困难的。
这就大大影响了大数据应用的发展。
举例来讲,某企业花了很大的力气搜集了某个地区所有居民的姓名信息,认为以此可以做研究。但事实上,就算搜集姓名信息的工作量很庞大,但这种单维度的数据除了可以分析出姓氏分布这样的信息,难以做出更多有价值的研究。
但假如企业可以得到相关部门的授权,同时搜集到居民的年龄、收入、工作状况等其他信息,那么可以研究的话题就增多了不少。比如人们可以通过看一个地区的大姓居民,到底是不是可以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此外,人们还可以据此考察收入状况和起名习惯之间的关系。
换句话说,如果大数据是一座金矿,但只有当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数据墙能够有效打通时,人们从数据中挖掘出的价值才会得到几何级数的增长,让数据本身产生的价值得到大幅度地提升。
数字化|数字化转型中的数据价值释放:政企携手,打破数据“围墙”
文章插图

只是目前的现状是,政府部门并不愿意轻易放开掌握的数据。比如一位中外合资农业公司就曾经联系国家气象局,希望能拿到一些农业大省历年的气象数据和实时的观测数据。他们认为,如果得到数据就可以通过数据分析,筛选出最适合当地的种子,进一步开发出手机APP,为当地农民实现即时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