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上天争夺战,到底图什么?( 三 )


答案是“天地一体化” , 为高级别自动驾驶提前铺路 。 高级别自动驾驶的前提是高精地图 , 这点我们在《为什么没有高精地图 , 就废了自动驾驶半条命?》有过详细的讨论 , 未来的高精地图必须能和感知系统、计算系统、通信系统等进行全方位的协同 , 实现厘米级定位增强服务 , 因此需要通过低轨卫星星座向用户广播导航增强信息 。
在自动驾驶场景中 , 0.5厘米级的高精定位和地图毫秒级协同更新才能保障驾驶安全 。 如何保证0.5厘米级的高精定位?答案就是卫星 。 有了低轨卫星的一体化服务支撑 , 车载信号才能实现无死角全方位覆盖 , 否则 , 自动驾驶将无从谈起 。
车企上天争夺战,到底图什么?
文章图片
低轨卫星的布局将为高级别自动驾驶提供高精度定位服务 , 同时轨道卫星相较于光纤网络速度更快、传输低延迟 , 将全面提升用户智能出行体验 。 如果说整车智能、车路协同是汽车智能化的“新手礼包” , 那以卫星网络交互的系统化定位 , 是未来智能汽车的“加速升级包” 。
当然 , 上天的好处不仅于此 , 除了自动驾驶外 , 太空竞赛的另一个优势是技术储备 , 越来越多来自太空的技术将应用到汽车中 。 马斯克的卫星充分借鉴了特斯拉汽车的底盘构型 , 用汽车制造产业链赋能卫星生产线 , 有效提升了卫星产线的产量和生产效率 。
日产汽车就曾在NASA的微重力标准下设计出了更舒适的座椅 , 并应用到旗下车型中 , 从而获得了“沙发厂”的美誉 。 此外 , 胎压检测功能中的轮胎压力传感器技术同样来自NASA 。
车企上天争夺战,到底图什么?
文章图片
研发航空航天材料技术的难度要比汽车更高 , 需兼顾强度、耐热、轻量化、耐疲劳等一系列严苛要求 。 新能源汽车如何实现轻量化 , 答案也可能在航空领域中 , 因此对汽车企业来说 , 新材料方面的“攻坚克难”无疑将进一步赋能汽车制造业务 , 迫使车企加速升级转型 。
正如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总在不断刷新 , 对于那些志在领跑未来出行时代的车企来说 , 每一个新高度都是新起点 。 相信那些“疯狂”的太空计划 , 在未来能为人们带来不可思议的新出行体验 。
汽车产业边界已经模糊
汽车产业进入百年一遇的变革期 , 通过飞行汽车与火箭卫星 , 我们可以发现智能汽车正在不断与其他产业加快融合 。
在此基础上 , 车企的边界越来越模糊 , 飞行汽车是车企造的 , 火箭是车企造的 , 卫星是车企造的 , 甚至连机器人、手机 , 只要条件允许 , 车企都想试试手 。 软硬结合 , 电动化、生态化、智能化 , 新逻辑、新规则、新玩法 , 都汇成我们老生常谈的一个概念——万物互联 。
车企上天争夺战,到底图什么?
文章图片
在万物互联的背景下 , 智能汽车只是一个入口 , 是我们生活边界的延伸 。 就像我们在PC时代和手机时代 , 在汽车时代汽车就是我们的助理 , 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的问题 。
当然 , 万物互联可没那么简单 , 在汽车做到万物互联之前 , 必须经历两个阶段 , 第一阶段是人车互联;第二阶段是车路协同;只有经历这两个阶段并取得成功 , 才能触及第三阶段 , 即万物互联阶段 。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各大车企都在做智能座舱 , 因为智能座舱是人车互联必不可少的环节 , 甭管什么交互方式 , 是AR、VR也好 , 语音也好 , 终点指向都是人车互联 。 所以不管是华为还是BAT , 跨界汽车的方式都涉及到智能座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