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算的龚宇( 二 )


但平台型企业 , 往往需要大量的内容做支撑 , 这样的频率如何撑得起呢?
追求极致的质量行不通 , 那么回到平台角度 , 爆款是否有限定条件可循呢?
2017年 , 奈飞改编了口碑IP《超感猎杀》 , 并给予颇大期待——头部大制作 , 一集制作费高达900万美元 , 要知道《权力的游戏》到第五季 , 单集制作费也才800万美元 。
剧集推出后 , 市场反响也不错 。 比如 , 豆瓣评分显示 , 该系列两季都在9分左右 。 但两季之后 , 该剧集项目就被奈飞砍掉了 。
原因用奈飞老板泰德·萨兰多斯的话说:“这部剧很棒 , 但收益反馈不足以支撑如此庞大的剧集费用 , 即使在我们的平台也做不到 。 ”
这说明 , 以丰富的行业积累 , 优秀的制作团队以及内容优质崛起的奈飞 , 也做不到押中爆款 。
甚至连钱也不能解决爆款问题 , 比如 , 咬着金汤匙出生的富二代Hulu , 手中握有迪士尼和美国最大的有线电视运营商康卡斯特的资源 , 但十余年来 , 出产的爆款剧集仅仅是个位数 。
而即便押中了爆款 , 也并不意味着能留住用户 。
比如 , 2020年Disney+以7500万美元的费用 , 拿下创下美国音乐剧票房记录的《汉密尔顿》 , 吸引了大量喜欢音乐剧的人订阅 。
但Disney+之后却并没有类似的音乐剧作品接上 , 导致订阅数下滑 。 如下图 , 将近四分之一的Disney+新订阅用户 , 在30天内取消了订阅 。
失算的龚宇
文章图片
综上来看 , 视频流媒体平台走头部策略 , 依赖的是爆款思维 , 但问题是押爆款的不确定性太大 , 超额收益预期并不稳定 。
不过 , 平台的ROI并不是单靠收益决定 , 成本端控制同样重要 。
可以看到 , 爱奇艺本季度实现盈利 , 除了上述说的营收加成 , 更重要的就是成本大幅下降 , 比如 , 占大头的是内容成本同比下降19% 。
那么 , 爱奇艺的内容成本是否就此颠覆改善了呢?从趋势来看 , 似乎不太现实 。
一方面 , 头部版权内容的价格 , 实际上是持续上涨的 。 如下图 , 头部内容的剧集单价10年间 , 涨了近30倍 。
失算的龚宇
文章图片
另一方面 , 平台头部自制内容 , 也在“大IP+流量明星”公式下——搞定流量明星就有了收视率和点击率 , 成本支出居高不下 。 (相关吐槽论述已有很多 , 这里不详细展开)
并且值得注意的是 , 头部内容的竞争也有集中化的趋势 。
可以看到 , 在爱奇艺聚焦头部的时候 , 隔壁腾讯视频似乎也在做收缩 , 有报道称其过去三个月只过了两部剧 , 而今年资源也重点放在了一些S级剧集上 。
如此来看 , 头部策略ROI结构有着极大的不稳定性 , 这如何支撑起盈利预期呢?
而头部策略可能不像预期那样 , 等于赚钱 , 那么 , 有理由推断近乎被爱奇艺舍弃的中腰部内容 , 也不像断言的那样不赚钱 。
事实上 , 早期长视频版权军备竞赛阶段 , 小成本制作的网剧 , 就屡屡跑出黑马 。
比如 , 2015年乐视自制剧《太子妃升职记》 , 预算仅2000万 , 但单平台网络点击量高达43.2亿 , 成为当年的现象级爆款 。
近几年 , 也不乏中腰部剧集 , 出人意料成为爆款 。 比如 , 腾讯的B级小网剧《御赐小仵作》以及小成本剧《开端》 。
据业内人士透露 , 《御赐小仵作》成本在4000万左右 , 是非大IP、非大导演、非流量明星的三无产品 , 但截至目前 , 其总播放量达15.3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