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阿里再造巅峰,重新定义云计算( 二 )



就像最近两年的手机市场一样 , 虽然总是在提高性能 , 降低功耗 , 但的确没有什么让人眼前一亮的跨时代产品出现 。
【Java|阿里再造巅峰,重新定义云计算】原因很多人都清楚 , 那就是摩尔定律的失效 。
简单回顾一下 , 1965 , 英特尔联合创始人戈登·摩尔提出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摩尔定律” , 指的是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数量每隔18至24个月就会增加一倍 , 性能也将提升一倍 。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 , 这个定律的确发挥着作用 , 芯片的性能每5年增长10倍 , 每10年增长100倍 。 但是近几年 , 芯片的性能突破 , 每年只有几个百分点 , 摩尔定律代表的性能高增长时代已经结束 。 2019年 , 英伟达CEO黄仁勋就在CES大会上再次强调“摩尔定律已经结束” 。
底层芯片性能增长放缓 , 反映到整个科技行业、整个云计算行业 , 那就是各家都没有什么颠覆性拿出了 。

(图源《华尔街日报》)于是问题就出现了 , 为什么在没有什么突破性进展的情况下 , 阿里云和中国科技厂商 , 依旧要发布新架构 , 定义新时代呢?
关于这个问题 , 其实早在阿里云诞生之初 , 马云就有过断言 , 因为“如果我们不做云计算 , 将来会死掉 。 ”
用一句话来回答的话 , 发布新架构意味着另起炉灶 , 新名称和新概念有助于科技厂商绕过现有的成熟专利壁垒 , 从而发展自己独有 , 受自己掌控的云计算体系 。 两个词来概括 , 自己做全新架构 , 意味着安全、可靠 。
而真的要打造一整套成熟的云计算架构的话 , 那意味着要从芯片自研 , 到硬件自研 , 到系统开发 , 再到架构革新等等 , 近乎全环节都要发力自主研发 。

(图源:微博@卢诗翰)这里面的技术研发工作量 , 想想就头大 , 而这也是出现上述争论的另一个原因 , 自己开发成本那么高 , 还不如直接用现有的解决方案呢?
阿里云选择说不 , 事实上从13年前 , 阿里云创始人王坚敲出第一行代码开始 , 他们的态度就已经决定了 。
而现在 , 阿里云居然真的打造出一个近乎全自研的云计算架构平台 , 据官网介绍 , 阿里云已经打造了以飞天云操作系统为核心 , 自研芯片、服务器、计算、存储、网络、安全等软硬一体的新型计算体系架构 。
比如在这次峰会上 , 阿里云发布的全新架构CIPU、巨大存储池盘古存储、神龙计算平台 , 还有全新升级的无影平台等等 , 直接体现了阿里云的自研技术能力 。

(图源:阿里云公众号)作为背书 , 2021年 , 阿里研发投入达到1200多亿 , 是第二个研发投入超过千亿的国内公司 , 被称为“第二个华为”;今年6月 , 阿里巴巴还凭借连续4年16篇论文入选网络通信领域全球顶会SIGCOMM的好成绩 , 成功跻身全球计算机研究机构前十 。
现在 , 我们再来看阿里云总裁张建锋提到的这个目标“如果我们定义好下一代的云 , 中国云计算就有超车机会 。 ”似乎一切就变得清晰了许多 。
即使没能出现跨时代的性能变革 , 但勇敢跳出原有架构 , 凭借自研技术打造一整个云计算体系的阿里云 , 正在抢占下一代云计算的定义权 。
并且 , CIPU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不堪 , 作为一个全自研硬件终端 , 其中的技术含量以及对效能的提升 , 都是极为强大的 。
而这就是中国云厂商弯道超车的关键路线 。

从阿里云到中国云 , 弯道超车成为可能数据显示 , 美国最大的几家科技公司 , 亚马逊、微软、甲骨文、谷歌等等 , 都在发力云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