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创始人曾玉群的前老板 , 爱打麻将 。有“赌王”称号的曾玉群继承了这一衣钵 , 在办公室的墙上挂了一幅——“赌性更强”的字画 , 据说是前老板送的 。
这并不是说曾玉群打麻将打得好 , 而是他知道商场如麻将场 , 需要根据环境、人心、手、牌的变化情况来赌一把自己的出路 。曾轶群曾对投资人说:“光打是不够的 , 是体力劳动;赌博是脑力劳动 。” 。
今年5月21日 , 曾玉群表示 , 钠电池将于2021年下半年发布 。这是宁德时代在新能源汽车常用的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之外寻找的新替代品 。这是曾玉群的另一个赌注 。
这场押注的最终结果仍不得而知 , 但市场对宁德时代的乐观情绪溢于言表:
5月31日 , 宁德时报股价再创新高 , 市值一度突破1万亿元 , 成为创业板首个市值1万亿元的公司 。
从2017年开始 , 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出货量超过比亚迪 , 登顶世界;到2020年的最后一天 , 宁德时代的市值 , 作为新能源的代表 , 超越中石油 , 完成了能源行业新旧宝座的更替;今天市值已经超过一万亿 , 相当于比亚迪、长城、which股市值之和 。曾玉群像个赌徒 。不到十年 , 他频繁换座位 。
曾玉群的“赌”字背后似乎有更丰富的含义 , 是一个关于战略、现状、技术积累的故事 。
脱胎于锂电池巨头
外界曾称超越松下、LG等老牌公司的宁德时代为“黑马” , 但曾轶群并不认可这种说法:“我们不是黑马 , 我们是在积累 。”在创立宁德时代 , 从事动力电池之前 , 曾玉群已经成为消费电子锂电池行业的电池公司ATL 。
2011年底 , 此前由三星SDI供应的宝马(BMW)在中国市场寻求当地电池合作伙伴 , 为华晨宝马(BMW)旗下的“芝诺”(Zeno)电动汽车提供动力电池 。
他们的目光迅速聚焦在ATL身上 。ATL , 全称安培力科技有限公司(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由曾玉群于1999年创立 , 专注于锂聚合物 。2000年 , MP3、手机等移动电子设备开始快速增长 。ATL伴随着这股东风成长为一流的代工厂 , 2002年实现盈利 。2004年 , 苹果上门 , ATL开始为其效力
MP3 供货 。
2005 年 , 日本 TDK 公司(东京电气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收购 ATL 。ATL 成为一家外资子公司 , 为宁德时代的诞生埋下伏笔 。
2007 年 , 苹果进军智能手机行业 , ATL 顺理成章成为 iPhone 的电池供应商 。有苹果的背书 , ATL 在手机行业所向披靡 , 相继成为三星、华为和 OPPO 等头部企业的供应商 。从规模上来讲 , ATL 已经是全球最大的聚合物锂电池供应商之一 。
在当时 , 主要服务于消费电子产品客户的曾毓群不会想到 , 多年后自己会成为电动汽车领域举足轻重的玩家 。不过 , 这一切已经有所苗头 , 在大洋彼岸的另一家刚刚开始生产电动车的公司 , 在寻找电池产品时发现 , 市场上并没有专用于汽车的动力电池 , 于是选择了松下原本为消费电子产品设计的圆柱形电池 , 这家公司就是特斯拉 。
2011 年 , 宝马也找到了 ATL。当时后者还没有正式进军动力电池行业 。当时在宝马集团负责采购业务的魏岚德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说:“我与宁德时代的曾总(曾毓群)有着非常深厚的个人友谊 , 最早就是我说服他进入动力电池领域发展的 。”
他表示 , 起初对于启用宁德时代还是有所犹豫的 。不过 , 让他最终做出选择的原因也和特斯拉类似 , 尽管当时中国动力电池的生产技术还处于一片空白 , 但宁德时代原先的母公司 ATL 在消费类电池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 , 曾为苹果供货 , 相对而言有一定的技术基础 。
但 ATL 不能直接进入动力电池行业 。2011 年《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发布 , 受日本 TDK 全资控制的 ATL , 不具备在中国本土生产动力电池的资格 。于是 , 曾毓群带领一个团队从 ATL 中独立出来 , 成立了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Ltd , 简称 CATL) 。由于公司成立于宁德 , 所以称之为“宁德时代” 。ATL 原先持股宁德时代 15% , 后来在 2015 年完全退出 。
文章插图
敢于啃硬骨头
宝马和宁德时代确定合作后 , 把 800 多页的德文标准给了宁德时代 。据第一财经报道 , 合作初期 , 宁德时代对动力电池的认知以及生产经验还处于摸索阶段 , 如此高的标准对宁德时代而言 , 无疑是很难征服的高山 。但敢于啃硬骨头 , 是曾毓群及其团队的一大特质 。之前创立 ATL , 他就是通过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 , 来塑造核心竞争力 。
1999 年刚成立时 , ATL 没有任何核心技术 , 只能通过向贝尔实验室购买聚合物锂电池专利授权来开展业务 。但贝尔实验室的锂电池存在缺陷 , 反复充放电后 , 电池会鼓气变形 , 以至缩短电池寿命 。贝尔实验室认为 , “鼓气是这项技术无法解决的本质问题” 。
当时获得贝尔实验室专利授权的 , 有 20 多家企业 , 但他们都认为电池鼓气是在实验室里才会出现的情况 , 而消费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很快 , 消费者意识不到这个缺陷 。
只有曾毓群非常在乎这个问题 。他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两周 , 做了多次实验 , 推测出可能是电解液成分造成电池鼓气 。他让生产电池溶液的企业弄出了七个配方 , 排除了原来配方里低沸点的化学物质 , 造出了不鼓气的电池 。
文章插图
凭借着这一改良 , ATL 的锂电池在迅速扩张的消费电子品类中 , 占据了一席之地 。从 ATL 出来创办宁德时代后 , 曾毓群依旧延续着啃硬骨头的特质 。面对宝马 800 多页的德文标准 , 他和宁德时代同样没有退缩 , 一字一句地啃下来了 。不过这一次 , 宝马为宁德时代提供了很多帮助 。
魏岚德说:“我们将内部电动车和电池方面优秀的人才 , 组建成专门的专家团队 , 与宁德时代建立高规格的联合开发团队 , 共同解读动力电池生产标准 , 帮助其建立工艺流程 。一位宝马高级别工程师曾在宁德时代长期出差 , 一待就是 2 年 , 当时还让宝马一些工程师提前退休 , 为宁德时代所用 。”
最终 , 宝马要求的动力电池生产标准 , 宁德时代全部做到了 。宁德时代所生产的电池 , 被用于华晨宝马旗下第一款纯电动车“之诺 1E”上 。这款车续航只有 150km , 且只作租赁用途 。
但对宁德时代来说 , 这次合作意义重大 , 让他们走完了动力电池研发、设计、开发、认证和测试全流程 , 正式进入动力电池领域 , 使他们成为宝马集团在大中华区唯一的电池供应商 , 为后续发展打下了基础 。
策略与竞争
在宝马的“孵化”之下 , 宁德时代成长迅速 , 并且赶上了中国本土大力发展自己动力电池技术的大好机会 。
2012 年 , 国务院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 将推进电动汽车和插电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作为重点工作 。2015 年 , 工信部发布《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 , 推出动力电池企业“白名单” , 日韩的松下和 LG 都在名单之外 , 而宁德时代成为首批入选的企业之一 。
政策红利让宁德时代获得了快速成长的机会 , 但它同时面临着来自国内同行的竞争 , 其中最大的对手是比亚迪 。
比亚迪进军动力电池的时间其实更早 。2003 年 , 比亚迪收购秦川汽车 , 获得汽车生产许可证 , 正式进军汽车行业 。当时 , 中国本土的电动车产业链极不完善 , 比亚迪不得已采用垂直整合的模式 , 生产汽车大部分配套零部件 , 包括动力电池 。在动力电池技术路线上 , 比亚迪主推磷酸铁锂电池 。直到 2018 年之前 , 比亚迪的动力电池在乘用车市场都仅供应自家车辆 。
而宁德时代一直采用广泛与汽车厂商合作的模式 , 且选择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双管齐下 。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各有优点 。前者安全性更高、成本更低 , 但能量密度和续航能力不足 , 且低温衰退严重;后者价格更高 , 能带来更长续航 , 且抗低温 , 但受到撞击和高温时 , 起火点比较低 。
简言之 , 磷酸铁锂电池更安全 , 但能量密度低 。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高 , 但安全性不如磷酸铁锂 。宁德时代创立之初 , 三元锂电池主要用于消费电子产品 , 而用于汽车属于冷门 。但宁德时代依旧选择双管齐下 , 两种技术路线一并研发 。
2016 年之前 , 中国本土政策对磷酸铁锂的支持力度非常大 , 由其是新能源客车市场 , 比亚迪和宁德时代都受益于此 。但 2016 年之后 , 风向开始转变 。政府开始认可三元锂材料用于动力电池的安全性 , 于 2016 年恢复三元锂电池客车申请新能源推荐目录的资格 。原来都是磷酸铁锂电池的新能源客车 , 逐渐采用续航能力更强的三元锂 。而早早布局三元锂电池的宁德时代 , 占尽了优势 。
此外 , 在新能源乘用车市场 , 中国本土产量上升很快 , 2017 年增长了约 72% , 达到 47.8 万辆 。此时比亚迪的电池只供应给自家车辆 , 而松下和 LG 化学等国外厂商因政策因素不能进入国内市场 , 宁德时代吃尽政策红利 。
2016 年 , 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出货量为 6.72GWh , 全球排名在松下和比亚迪之后 。到了 2017 年 , 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出货量为 11.8GWh , 增长了 73% , 超过松下和比亚迪 , 爬升至全球第一的位置 。
回过头看 , 宁德时代之所以能在中国本土超越比亚迪 , 政策或许是主导因素 , 但其自身策略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宁德时代选择了磷酸铁锂和三元锂两只脚走路 , 同时采用与车企合作的方式 , 待有利政策到来时 , 有能力抓住红利 。
2020 年 , 新能源乘用车热度一时无两 , 背后的宁德时代也是春风得意 。2020 年 2 月初 , 宁德时代发布公告 , 将从 7 月开始向特斯拉供应锂离子电池 。整个 2020 年 , 宁德时代的电池装机量 , 分别占蔚来的 100%、小鹏的 83.1%、理想汽车的 70.07% 。
那 , 就赌技术吧
如今 , 新能源汽车的格局仍未稳定 , 动力电池市场也是变数横生 , 宁德时代仍面临着激烈的外部竞争 。
在技术路线上 , 磷酸铁锂电池大有赶超三元锂电池之势 。2020 年 3 月 , 比亚迪发布了磷酸铁锂电池的改良优化后的“刀片电池” , 不仅安全性增强 , 能量密度也得到提升 。中国本土另一电池厂商国轩高科 , 也在提升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上取得突破 。相比之下 , 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高的优势逐渐被削弱 , 但其安全性却一直被诟病 。
国外电池厂商和汽车厂商的入局 , 让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2019 年 , 政策风向转变 , 存在了近 4 年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白名单”取消 , LG 化学和松下等国外电池巨头开始抢占国内市场 。汽车厂商也在布局电池业务 。国外的特斯拉、戴姆勒集团、大众集团都公布了自产电池计划 。国内的长城汽车、吉利和广汽 , 也在规划动力电池项目 。
文章插图
面对越发激烈的竞争 , 宁德时代正做出改变 , 入手之处仍然是技术 。据宁德时代介绍 , 其新一代电池开发平台 CTP (Cell To Pack) , 能让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提升 10%-15% 。2021 年 4 月曾毓群公开表示 , 宁德时代在未来 3~4 年间将逐渐增加磷酸铁锂电池的产能占比 , 三元锂电池的产能会逐渐减少 。
曾毓群也在开辟新的战线 , 宁德时代将在近期正式发布钠离子电池 。与锂电池相比 , 钠离子电池技术可以理解为原理类似但材料换了配方 。它的正负极主要为钠离子层状氧化物和硬碳 , 而锂电为石墨 。目前对于电池产业的国际竞争来说 , 宁德时代等中国公司在锂资源上存在对海外的依赖 , 并且随着装机量增长而加剧 。而钠则是地壳中最丰富的元素之一 , 这将有利于摆脱依赖以及降低电池成本 。
不过 , 钠离子电池技术并非新出现的技术 , 它也已经经历了数年的研发 , 然而却至今没有成为主流技术 。降低成本的潜质之外 , 是能量密度的瓶颈以及循环性能的不足 。而且 , 曾毓群也表示 , 虽然理论上便宜 , 但钠离子电池“不是刚推出来就很便宜” 。目前相关的供应链规模很小 , 导致事实上的成本依旧高过锂离子电池 。钠离子电池目前看起来更像是一个适合某些特定产品和场景的补充技术 。
但可以看出 , 无论技术前景的确定性如何 , 宁德时代不会轻易放过每个技术路线上的机会 。技术成了曾毓群新的“赌博”方向 。宁德时代的财报显示 , 其2020年的研发投入达到了36亿元 , 研发投入占比7% , 均高于主要对手 。一个有意思的注脚是 , 在公众号锦缎的一篇报道中 , 提到宁德时代最近的两份技术授权的相关公告 。曾经宁德时代的前身ATL的母公司TDK , 如今每年在向宁德时代支付1.5亿美元的技术许可费 。
【中国石油市值万亿的公司 中国未来万亿市值公司】在人们对“骗补”的批评声以及对特斯拉鲶鱼效应的不绝讨论中 , 宁德时代已悄悄实现了在政策红利下从产量竞争转向比拼技术硬实力的迭代 , 成为了一个难得的样本 。
- 网络安全|美要求美互联网企协助攻击中国设备,遭中方“抓包”,外交部表态
- 世界破万亿市值 腾讯市值多少亿美元2019
- 价格|中国杨梅60元一颗出口迪拜?网友质疑价格算错 果农回应了
- 移动产品经理是干嘛的 中国移动产品经理怎么样
- 企业估值方法体系 企业市值如何计算
- 对话「玄武云」陈永辉:如何成为中国版Salesforce+Twilio
- 通讯|中国移动联合中兴通讯在首都完成5G绿色节能示范站改造开通
- 中国历史有一千多年的空白期,没人知道发生了什么
- 被遗忘了的中国特色水果,大部分的南方人都吃过,现在却极少见
- 一次性洗脸巾生产设备多少钱 洁面巾中国十大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