措手不及!Kindle 宣布在中国停止运营,「泡面盖」终成回忆( 二 )


Kindle在2006年发布后迅速在美国走红 , 席卷了美国数字出版市场 , 掀起了一场真正的无纸化革命 。 5年后 , 亚马逊带着同样的成功法则来到了中国 , 此时中国的电子书市场仍是一片荒芜 , 亚马逊想要在中国复刻Kindle的成功 , 最首要的任务就是先树立起市场的规则 。 「卖电子书」要比「买电子书」复杂太多 , 因为这意味着线上书商与线下出版社、渠道商、作者之间要围绕利益掀起一场血雨腥风的对决 , 这是新旧两股势力之间不可调停的矛盾 。 措手不及!Kindle 宣布在中国停止运营,「泡面盖」终成回忆
文章图片
在亚马逊之前 , 没有一个厂家能够在复杂的利益链中取得一个让所有人都能满意的平衡点 。 先于Kindle推出电子阅读器的索尼就曾因为不能制定出一个合理的发行方案 , 导致出版商和作者都对推出电子书版本持着抗拒心态 , 让索尼阅读器落得空有硬件却无书可看的尴尬下场 。 这是传统出版物转向数字出版的必经之路 。 无论是从CD变成mp3、DVD变成流媒体 , 还是实体书转变成电子书 , 都要经历一次艰辛的拉锯战 。 而将中国电子书市场坎坷之路「烫平」的 , 还是亚马逊 。 措手不及!Kindle 宣布在中国停止运营,「泡面盖」终成回忆
文章图片
事实上 , 中国很早就意识到电子书市场的火热 。 2007年Kindle发布之后 , 其在大洋彼岸的对手很快就涌现了出来 , 汉王、方正、纽曼等公司纷纷推出了自己的电子阅读器产品 , 并且开始构建自己的内容平台 。 只是构建平台的难度远远超过了这些厂商的想象 。 根据第一财经的报道 , 汉王在2010年曾宣布投资3000万搭建电子书城 , 与出版商达成二八分成的合作 , 最终消费者对稀少的内容资源并不买账 , 汉王还因此陷入连续两年的亏损 。 措手不及!Kindle 宣布在中国停止运营,「泡面盖」终成回忆
文章图片
而像当当、京东这些图书在线零售巨头虽然高举图书电子化的大旗 , 但缓慢的转型步伐始终未能掀起太大的波澜 , 一些纸质畅销书久久都得不到电子化 , 归根结底还是在留恋旧时代 。 可想要放下旧时代又谈何容易?正如前面所说 , 这其中涉及太多分散的利益主体 , 想要把他们整合起来 , 共同为了图书电子化而放下干戈 , 需要这个整合者拥有强大的渠道、足够多的资金和强势的精神 , 而这对当时的当当、京东又或是盛大书城显然是道超纲的难题 。 到了2011年 , Kindle中国团队入华后 , 传统出版社对数字化浪潮才开始慢慢产生变化 。 措手不及!Kindle 宣布在中国停止运营,「泡面盖」终成回忆
文章图片
Kindle团队入华后 , 首先去拜访了中信、外研、华商和商务印书馆四家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出版社 , 其意在于消除传统出版社对于数字出版的戒心 , 证明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应该是共生共长的关系 , 而非此消彼长 。 Kindle中国运营的一个重要的市场策略 , 就是推动纸质书和电子书同步发售 , 以平息出版商们对纸质书业务会遭到冲击的忧虑 。 措手不及!Kindle 宣布在中国停止运营,「泡面盖」终成回忆
文章图片
很快Kindle在中国就获得大量出版商的支持 , 当Kindle正式发售国行版时 , 已与超过200家出版社建立合作 , 这为国内图书向电子化转变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力量 。 根据《2012-2013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的数据 , 国内的电子书收入达到了31亿元 , 对比上一年的16.5亿元增幅达到87.9% , 电子书行业正式进入高速发展期 。 措手不及!Kindle 宣布在中国停止运营,「泡面盖」终成回忆
文章图片
也是在Kindle入华后 , 掌阅、小米等品牌开始搭建起具备一定规模的电子书城 , 电子书逐渐脱去了「盗版书」的帽子 , 消费者对于电子书读物的接受度也开始慢慢提高 。 《2021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显示 , 2021年中国数字阅读产业总体规模达415.7亿元 , 人均电子阅读量为11.58本 , 电子书已从过去的小众选择变成了全民阅读需求 。 但这时 , 作为拓荒者的Kindle已不再是电子书的代名词 , 人们获得书籍的方式变得越来越便利 , 数字书店到底来自于哪一家 , 已经变得不再重要 。 吃水不忘挖井人这是一个发生过无数次的商业故事 。 Kindle就像是远去的雅虎、MSN、Airbnb、Uber那样给我们带来了数字服务便利的启蒙 , 为一个全新的市场树立商业规则 。 当这些服务在中国生根发芽后 , 自然会演变出一套新的、更适应本土化市场规则 , 一旦这些拓荒者跟不上这套新规则 , 留给它们的便只有黯然离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