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生计,自动驾驶公司交出主动权?( 二 )


急于实现品牌向上和产品力提升的自主品牌纷纷向自动驾驶技术跑出橄榄枝 。 华为和百度分别与华为合作推出具备自动驾驶能力的产品 , 售价分别是43万元和48万元 。 不管自动驾驶水平如何 , 消费者的反馈基本一致 , 价格太贵 。 特别是华为与极狐的合作车型 , 43万元的价格比非自动驾驶版本高出了8万元 。
为了保障安全 , 自动驾驶技术方案中不得不搭载激光雷达 , 甚至不少企业还比拼激光雷达数量 , 以此标榜安全水准 。 以激光雷达为例 , 硬件成本减不下来 , 成本很难达到量产的商业化需求 , 但是安全又是不能突破的底线 。
元戎启行CEO周光曾这样回答这个两难的问题:"只有以相对较低的成本打造真正的无人驾驶 , 才能从工程上降本增效 , 更快实现自动驾驶技术的量产 。 一开始不计成本的研发 , 尽管能获得较好的系统性能 , 但在量产前必定会面临非常大的降本压力 , 而一开始若因成本而降低对技术的要求 , 某种意义上是对自动驾驶技术的偏离 , 更难实现自动驾驶的量产 。 "
除了硬件 , 软件成本也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 。 理论上 , 软件成本具备边际成本趋于零的可能性 , 但实际是却并非如此 。
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组产品委员会主席、智能汽车事业部总经理郭阳认为 , 从整个智能汽车的角度来讲 , 整体软件成本未来几年之内是继续增大的趋势 。 智能汽车软件的成本占比相当高 。 不管是特斯拉还是小鹏汽车 , 售价里面软件成本占比都非常高 , 未来智能汽车软件的成本也会远高于硬件 。
之前 , 有业内人士预测 , 随着资本、研发的不断投入 , 自动驾驶产品逐渐落地、配套产业链逐渐成熟 , 预计整套系统硬件成本会在两年内降至10~20万元 , 并最终有望控制在10万元以内 。
但是 , 自动驾驶技术公司已经等不急市场成熟 , 而是先市场一部 , 将市场催熟 。
为了生计,自动驾驶公司交出主动权?
文章图片
2021年12月 , 元戎启行发布成本不足1万美元(约为6.4万元人民币)的L4级自动驾驶方案 。 在今年4月份又将价格下调到3000美元 , 约合2万元人民币 。 2022年5月18日 , 轻舟智航发布第四代量产车规级自动驾驶方案DBQV4 , 量产成本可以低至1万元 。 2022年5月24日 , 易航智能发布成本只有几千元的NOA行泊一体方案 。 易航智能CEO陈禹行介绍:“现在把所有的这些跟自动驾驶相关的全算上 , 比如说现在的域控制器、摄像头、毫米波雷达 , 如果是5R11V , 再加上现在有很多惯导 , 里面一些RTK , 包括高精地图都加到一起 , 整个的成本应该可以做到八九千左右 。 因为这个里边又涉及到整个模块了 , 有很多模块其实并不是我们来负责的 , 所以对于我们这边大概是几千块的规模 。 ”
02在发展中解决问题
目前 , 成熟的自动驾驶技术和大规模量产上车成为“先有鸡 , 还是先有蛋”的问题 。 不成熟的技术很难上车 , 技术不量产就无法收集更多有效的数据用来帮助技术成熟 。
易航智能CEO陈禹行观察发现:“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围绕场景来做自动驾驶 , 通过打开场景来创造更多的价值 。 ”其实 , 基本全部传统汽车企业都选择了这样的渐进式路线 , 即便是新造车企业的代表特斯拉 。 这样就存在一个机会 , 从ADAS切入 , 不断从NOA向FSD迈进 , 最后经过长期的打磨 , 逐渐消除剩余的1%cornercase 。 轻舟智航创始人、CEO于骞认为 , L4级方案成本之所以高 , 是因为解决剩余1%的cornercase问题需要付出更多代价 。
如果不执念于一步到位的L4级自动驾驶 , 那么技术的发展将会少一些障碍 。